摘自中國水產信息網:年底將至,廣西農民林志興夫婦,從北海市大冠沙開車直奔南寧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把羅非魚補貼申報資料,面呈漁業生產管理處負責人。這位羅非魚養殖專業戶,從2003年開挖漁塘,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一直享受著政府財政補貼。
林志興曾經從事過許多行業,也養過其他畜產品。他覺得還是養殖羅非魚最有奔頭。有了政府的補貼,他的養殖投入增加了50%,同時有加工企業做后盾,生產和銷售都不成問題。養殖羅非魚讓他體會到財富持續增長的好心情。
農民林志興深感幸運,說自己遇到了好政策。的確,農民憑廣西水產品加工廠提供的羅非魚、斑點叉尾魚回的磅碼單、付款發票和水產養殖場檢驗檢疫備案證書,到轄區漁業主管部門遞交申報材料,經上級有關部門核準,就能獲得自治區財政補貼。加工廠嚴格的收購標準使林志興的健康養殖水平和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僅今年就獲得26萬多元的羅非魚財政補貼。
林志興的幸運源于自治區政府一項十分重要的“意見”。2004年,為做大做強廣西羅非魚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自治區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羅非魚產業化發展的意見》。2005年該區又出臺了《廣西羅非魚產業化發展扶持暫行方案》,明確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南寧、北海、欽州、防城等靠近加工出口企業的市縣發展羅非魚養殖。扶持標準為:2005年,扶持生產3萬噸羅非魚,每噸補助200元;2006年扶持生產4萬噸羅非魚,每噸補助150元。2007年,經自治區政府同意,斑點叉尾魚回的出口養殖也被列入羅非魚產業化發展扶持范圍。這項措施得到了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大力支持,使出口備案養殖場從無到有,直接拉動出口羅非魚的生產。到目前,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和財政廳兩部門聯手向養殖戶兌現的300多萬元補貼,已基本發放到養殖戶手中。
據了解,羅非魚屬于溫水性魚類,目前廣西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桂南幾個市。自治區補貼政策的落實帶來三大效應。一是促進名優水產品又好又快地發展。據統計,羅非魚養殖面積和產量去年已達30.5萬畝和18.6萬噸,5年分別增長43.2%和67.6%,產量名列全國第2位。預計2007年產量22萬噸,產值14億元。二是形成了產業化發展的格局。良好的投資環境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入這個行業,現在全區已建成4個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96個出口備案養殖場,以加工羅非魚為主的出口水產品加工廠從2002年起步,發展到現在已經能正常生產的8座,在建和擴建的6座,水產品原料魚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形成了種苗繁殖、基地養殖、成品加工、出口營銷的產業鏈。三是加工出口大幅增加,農民增收持續穩定。以羅非魚、對蝦為主的加工出口額由2002年的665萬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187萬美元,增長約10倍,今年前3季度羅非魚出口額超過2006年總和。由于加工出口的拉動,羅非魚價格由推動產業化發展前的每噸5000元左右,穩定增加到6500元以上,大規格的超過8000元。主產區養殖一畝羅非魚的純利潤在3000元以上,高的超過5000元。統計社會產值,農民可增收3億多元。
據了解,作為全區水產的主要科研機構,廣西水產研究所則在羅非魚的生產和科研結合中獲得良好效益。今年已生產銷售優質羅非魚苗種8500萬尾,生產利潤約達100萬元,初步建立了羅非魚親本庫。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