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南羅非魚的塘口收購價低至3.5元,養殖戶直呼虧本沒利潤,加工企業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受阻,這是羅非魚目前養殖終端和出口加工銷售端急需解決的問題。羅非魚,從長相上來看酷似中國的鯽魚,所以又名非洲鯽魚,在引進中國后經過數年發展,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和供應國。前些年羅非魚的養殖熱度絲毫不亞于近些年的網紅品種小龍蝦,近些年風頭逐漸被一些新興養殖品種搶走,但在中國南方沿海的很多地區,羅非魚依舊是主要的養殖品種。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羅非魚產量達160多萬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國水產品行情表現低迷,草魚、生魚、對蝦等更是跌入歷史“冰點”,而羅非魚也不可幸免地卷入了這場“寒潮”之中。近期海南羅非魚降價最為明顯,塘口價格徘徊在養殖成本附近,對于養殖戶來說已經基本無利可圖,養殖技術不是很好的養殖戶甚至虧本。
羅非魚作為海南第一大出口創匯農產品,養殖占全省淡水魚養殖總量的80%以上,養殖分布集中在文昌、海口、定安等東部地區,淡水養殖面積約3.33萬hm² (公頃)。在發展羅非魚產業促進海南漁業持續增產增效、漁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近幾年羅非魚成魚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養殖終端面臨零利潤甚至虧損風險,波及到羅非魚苗種、飼料和加工等產業鏈其他環節的運行狀況,越來越多的養殖從業者對產業未來發展感到擔憂和迷茫。因此,認清產業現狀,準確預判產業發展形勢,及時調整產業經營運行模式和產業政策,才能保障羅非魚產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良性發展下去。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采訪了海南天之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志利,讓他從一個專注羅非魚養殖、苗種孵化銷售十幾年的從業者角度,談一談羅非魚目前全球和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形勢,以及他對中國羅非魚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和見解。
海南天之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志利
水產養殖網: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今年羅非魚的價格行情低迷?
劉 志 利:羅非魚這個品種很特別,其他品種的水產品,國人養殖都是為了最后端上我們自己的餐桌,但羅非魚不一樣,它是外來引進品種,由于肌間刺少,營養價值高,是歐美人餐桌上提供魚類蛋白常見食材,前期由于養殖效益不錯,我國才開始引進大規模養殖,所以這個品種主要都是出口創匯。今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加征2000億美金關稅清單中,就包括了羅非魚,多增加的25%關稅,自然而然的影響了羅非魚的出口。出口受限,國內的消費習慣沒有培養起來是導致羅非魚價格低迷的最直接原因。當然還包括養殖技術、模式、氣候、以及苗種問題都影響著羅非魚的養殖效益。
水產養殖網:您說到的羅非魚苗種問題是影響養殖效益的一個影響因素,會產生哪些影響?
劉 志 利:目前羅非魚在國內的養殖歷史已經很長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苗種這一環節。因為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飼料之間的差距不是很明顯,海南作為羅非魚的養殖區域氣候條件也是具有先天優勢的。最大的變數就是在苗種的差異上。最直觀的就是苗種的好壞會影響餌料系數。在相同的養殖環境、飼料投喂情況下,好的優質苗種的餌料系數在1-1.2之間,差點的種苗餌料系數1.5-1.8之間。這不是簡簡單單的餌料系數的差距,這是一個連鎖反應。好的種苗餌料系數低,生長快,規格統一、品相好、能抓住高價行情;差的苗種飼料利用率不高,增加養殖成本,規格不統一,養殖成本增大的同時銷售價格也低。要想將羅非魚這條魚養好,優質苗種是必不可少的。
羅非魚種苗
水產養殖網:您在羅非魚苗種這個領域可以說深耕很多年,也有自己的苗種基地,能談談您基地的基本情況。
劉 志 利:目前基地發展至今將近2000畝的規模,羅非魚成魚養殖400畝左右,現在在使用的苗種基地1000余畝,還有今年新開發的新塘口600余畝。公司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始終將苗種的質量放在首位。近些年來隨著苗種質量在市場上認可度越來越高,市場上對于公司苗種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但公司沒有一味的去擴大苗種培育規模,去滿足市場需求,而是一直在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2019年苗種銷售幾乎全年供不應求,確保了苗種的質量的同時,讓養殖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目前的銷售范圍遍及國內所有養殖區域。為了在市場上將公司的苗種打造的更有辨識度,公司還注冊了自己的羅非魚苗種品牌,在業內形成了不錯的品牌效應。
漁豐源牌羅非魚種苗
水產養殖網:公司的羅非魚苗種有哪些優勢。
劉 志 利:一、經過這些年我們做羅非魚種苗積累的經驗技術,積累和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培育流程和規范,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實踐中獲取,實踐出真知,這些經驗給我們現階段的苗種培育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好的苗種離不開高品質的親本,我們的親本選育工作開展了很多年,在親本選育上下足了功夫,不良親本或者有瑕疵的親本都會在我們的選育過程中淘汰,確保最后進行繁育的親本都是最好的個體。
海南天之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羅非魚養殖基地
水產養殖網:怎么看待近幾年包括巴沙魚、鱸魚、等新興品種對于羅非魚的影響。
劉 志 利:近幾年隨著羅非魚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不是很理想,部分地區養殖戶積極性有所下降。而一些新品種譬如鱸魚等品種養殖效益好,利潤空間大,市場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導致部分養殖戶轉養這些新興品種,這會給羅非魚養殖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作為一個新品種的養殖,從長遠來看,還是要考慮整個產業鏈的配套夠不夠成熟,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暫時來看影響還是比較小的。但我們要居安思危,提升羅非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來看這些新興品種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的,但羅非魚作為一個在餐桌上延續十幾年的一個消費習慣,短期內還是無法取代的。
水產養殖網:未來海南地區會不會存在現有池塘轉養其他品種的可能?
劉 志 利:目前來看,大規模轉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海南之前對蝦養殖火熱,后來政府環保監管越來越嚴格,導致對蝦的養殖面積大規模縮水,所以朝南美白對蝦轉養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由于海南的氣候條件都是非常適應羅非魚的養殖,并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十分完善,目前只是在對外銷售端出了一些影響,如果解決好,這條魚還是能盤活市場的。同時如果能解決往內陸遠距離運輸問題也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解決途徑。其他的品種在海南有,不過都是小規模分散的,不會短時間大規模轉養。我個人還是覺得解決以上問題,羅非魚還是非常有前景市場的。
水產養殖網:中美貿易戰影響著羅非魚的加工出口,內銷是不是一條解決辦法?會存在哪些問題?
劉 志 利:羅非魚在我國主要靠出口,在國內加工好魚片進行出口。如今作為羅非魚進口的主要市場,貿易戰強加的25%關稅,對羅非魚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內銷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這也是國人靠著汗水養出來的高品質魚類蛋白。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于
一、目前國內對于羅非魚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形成起來,消費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二、部分人對于羅非魚的認識還是處在一個較為片面的角度,憑借其外形,認為他的養殖環境不如其他魚類好,好感度差,其實在羅非魚的大規模養殖過程中,從魚苗到人們餐桌,每一個環節都是在跟其他養殖品種同樣的養殖環境下進行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三、對于羅非魚的深加工還要繼續去開拓,市面上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羅非魚為材料的酸菜魚產品,這是打開內銷市場的重要一步。相信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羅非魚這個產業,會有更多適應中國人口味的深加工產品出現,這是一個出口轉內銷的一個偉大實踐,也是解決當前羅非魚困境的一條必由之路。
部分廠家已經開始推出羅非魚加工產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