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金農網:2007 年是中國水產業發展頗不平靜的一年,一些水產品進口國媒體對我國生產的部分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大肆炒作,受此影響,我國水產品出口遭遇到很大的挫折。尤其是2007年6月,美國FDA對我國對蝦等5種水產品實行自動扣留檢查,羅非魚出口隨之受到影響,進而關聯到國內羅非魚產業的發展。
令業內人士尤為擔憂的是“逆向淘汰”問題越來越突出。所謂“逆向淘汰”簡單說就是質量好的因為成本高而無法經營,被行業淘汰;質量差的成本低,還能暫時生存下去。一些羅非魚加工廠,為了承接羅非魚國際采購商的低價訂單,獲取微薄利潤,競相壓低價格收購羅非魚原料,養殖場被迫采用不規范的養殖方式來降低成本,生產低質原料。對羅非魚養殖場來說,生產高品質的羅非魚,必須投喂足夠的飼料,其養殖成本就高出很多,但在收購價被不合理壓低的情況下,投喂飼料越多,虧損越嚴重。這種局面使加工出口貿易商和養殖者面臨尷尬的窘境。
2007年下半年,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連續召開三次以羅非魚為主題的專題會議(6月14日在湛江召開全國羅非魚產品出口美國預警磋商會;11月13日在海口召開羅非魚產業發展論壇;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全國羅非魚加工出口原料質量控制研討會),深受國內外同行歡迎,并提出了積極建議。
記者:當前困擾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什么?
崔和:隨著水產品進口國對產品質量標準的提高,我國羅非魚養殖質量有待提高。前段時間FDA黑名單中有兩例我國羅非魚產品被查出藥殘超標,另據美國客商反映我國個別企業出口的羅非魚片有異味。問題表明個別養殖場“肥水養殖”的現象依然存在。另外,部分養殖戶片面追求高產,加大苗種投放量,采用高密度養殖,而實際上高密度養殖導致的后果是投飼激增,水質變壞,病源滋生,環境脅迫,病害頻發,濫用藥物。其結果是增產不增收,效益下降。
2007年,羅非魚價格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一些羅非魚的主產區,年初羅非魚的收購價格一直在每公斤6元左右,7月份受美國進口水產品檢查的影響,價格降到5.6元。2007年7、8、9月流加協會曾就羅非魚主產區的生產成本進行了調研,羅非魚養殖采用規范的養殖方式(全程投喂飼料),每公斤養殖成本不會低于7元,每噸加工羅非魚片出口的價格也不會低于3200美元。但目前的現狀很令人擔憂,每噸2800美元的訂單也敢接,每公斤5.2元~5.6元的原料魚也能收購到。還有一個環節應引起行業關注,就是加工廠收購原料多通過中間商來收購,中間商根據加工廠給出的收購價,低價低質來收購,套用出口備案養殖場的注冊號就可以順利進入加工廠了,這其中的隱患便可想而知了。
記者:如何才能保證羅非魚質量安全呢?
崔和: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點就在養殖環節,廣大羅非魚養殖場,尤其是中小養殖場,特別需要加強對羅非魚質量與安全問題的重視。從健康的養殖模式抓起,提倡健康、生態、環保的養殖方式。堅決摒棄肥水養殖羅非魚的方式,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魚,對羅非魚這條魚會產生不好的印象,很難對國內的羅非魚消費者引起消費的興趣,更不能作為原料提供給加工廠出口。對養殖的苗種要求是必須采用國家級或省級良種場提供的優質苗種。對養殖場藥物、保健品、水質改良劑的投放要嚴禁使用禁用的藥物,同時提倡養殖場建立詳細的記錄和生產日志,建立可溯源的基本信息檔案。
記者:作為行業協會,應該采取哪些行動引導產業發展?
崔和:2007年11月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向行業公布了“羅非魚原料收購成本價”,現在業內人士更加認識到貫徹該價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工貿易商壓低羅非魚原料收購價,促使養殖戶采用不規范的養殖方式,導致羅非魚加工原料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出口質量風險加大。加工出口商、養殖場必須秉承行業自律規則,在此價格之上進行交易,切勿把“價格之戰”的利潤損失轉嫁到源頭,只有保證了養殖戶的利益,養殖戶才肯養殖出符合出口標準的高質量魚,才能保證加工貿易商出口產品的質量安全。
國家質檢總局實施的出口養殖場備案制度,一定程度上為保證出口原料的質量安全建立了一個保障。目前大型加工廠為了防范出口的風險,均建立了自己的檢測實驗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檢測出一些不合格的原料,只是無法通報出去,最終產品的流向無法探究。如果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加工企業檢測出不合格的產品后可通報我會,我會通報給相關機構讓官方認可的實驗室檢測,核實后就可上黑名單向社會公示,讓不規范養殖戶退市,讓符合標準養殖的羅非魚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收購,防止逆向淘汰的現象延續。
下一步,我們將盡快建立加工出口商的自律準則,提醒他們不要承接境外采購商過低的訂單,從產業的終端上保護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我會正在向各大加工企業征集、匯總加工廠羅非魚產品加工、生產成本,爭取在今年一月出臺加工廠羅非魚產品出廠指導價,防止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目前羅非魚加工出口的利潤僅為1%~3%,全部體現在出口退稅的環節上。因此,該舉措希望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對羅非魚出口企業實行出口合同核單簽章制度,低于核算成本價的一律不得出口。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