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6萬也要出魚!賣一塘虧一塘,今年養這條魚傷透了養殖戶的心
發布時間:2022/5/23 14:45:45 來源:水產熱點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近日,隨著全國疫情有所緩解,水產品市場迎來了一波漲價潮。除了可能出現的“報復性消費”,還有不少品種存塘量日漸減少,這些都是帶動后期魚價上漲的利好因素。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隨著全國疫情有所緩解,水產品市場迎來了一波漲價潮。除了可能出現的“報復性消費”,還有不少品種存塘量日漸減少,這些都是帶動后期魚價上漲的利好因素。然而,珠三角地區的泥鰍養殖戶此刻卻在為“賣”還是“不賣”發愁,他們正面臨出一塘虧一塘,馬上迎來泥鰍病害高峰期的困境。目前,由于很少養殖戶放泥鰍苗,小規格泥鰍比較少,珠三角地區的泥鰍存塘以10-30條之間的大規格泥鰍為主,約占整體存塘的8-9成,近期出魚也大多是這個規格。其中,10-20條塘頭價在6-6.5元/斤的價格區間內,20條報6.3-6.4元/斤。近期魚價比較穩定,視魚中報價,每天或會有0.1-0.2元/斤的小幅度波動。據了解,由于當前出魚量不大,泥鰍走量暫時不多,主要原因還是魚價太低,養殖戶惜售等價。“以6塊多的塘頭價出魚必然虧本,現在是出一塘虧一塘,少則虧5-6萬,多則虧10幾萬”,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出魚的基本上是出現病害,只能被迫出魚”。也有小部分養殖戶考慮早賣早安心,哪怕虧5-6萬也要出魚,以防止未來虧損更大。相較于去年同期每斤9塊多的價格,今年低迷的行情無疑讓不少養殖戶感到“心塞”,這點從放苗量就可見一斑。在出魚的養殖戶當中,已經有部分轉養對蝦,另有少數轉養叉尾鮰、黃顙魚等品種。有業者稱,盡管目前轉養率還不算高,但未來珠三角地區養殖泥鰍的人數或許會慢慢減少,除非養殖量減少后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上揚,讓養殖戶重拾信心。而前段時間珠三角地區持續近一周的大暴雨,也為這條魚蒙上了一層陰影。暴雨后迅速升溫,導致許多塘出現反底,也有爛身等病害。“遇到反底,不出也得出,遲一天出就死多幾百斤魚”。有業者認為,目前池塘反底是最嚴重的問題,建議養殖戶盡早出魚,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盲目用藥處理往往處理不好,“本來可能虧幾毛錢,只要出魚,損失千來斤魚也就能賣完了,但拖幾天、十幾天后,損失將擴大到幾千斤魚”。與此同時,氣溫也在不斷上升,泥鰍最容易在高溫時期大規模爆發病害。按往年情況來看,6月中旬左右開始,泥鰍價格越往后會越便宜,現在還有6塊多,6月中旬后可能會跌至5塊多,而健康魚和問題魚之間的價差也將達到1元左右。相比于珠三角產區,浙江湖州的情況稍微好點。由于消費市場主要是上海和江蘇,在疫情形勢嚴峻時期,流通嚴重受限,外地魚車不能進來,導致泥鰍行情一直低迷,此前10條規格大鰍每斤僅5元多。最近疫情好轉,出魚量已經有所增加,魚價也有起色,回升到6-7元/斤。當地業者告知,嘉興解封后慢慢開始好轉,現在只要證件辦好就可以運輸,車也陸續多了,“江蘇這邊好多了,車子能下來,預計上海在6月復工復產后情況也會有所好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