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江門日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生經濟動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鄒為民,在上川島現場對采集的凍傷死魚紅鰭笛鯛樣本進行流行病研究分析。
開平市沙塘鎮一養殖戶在打撈凍死的羅非魚。
受數十年一遇寒冷天氣影響,我市水產養殖業遭受了重大損失,全市受災面積20多萬畝,經濟損失4.4多億元。目前,全市正采取各種辦法,積極投入災后復產工作。
□漁區目擊之一
大量凍死魚被打撈填埋
自1月24日以來,受數十年一遇寒冷天氣影響,我市漁業遭受了重大損失,羅非魚、南美白對蝦、淡水白鯧、鯪魚、筍殼魚等不耐寒品種受長時間寒潮的侵襲而出現大量死亡。截至到2月18日下午5時,全市共損失水產品近4萬噸,受災面積20多萬畝,經濟損失4.4多億元。越冬苗種也受災嚴重。
2月19日與20日,記者隨省市海洋漁業相關人士組成的專家組深入到我市受災嚴重的新會、臺山、開平等地區了解水產品受損情況。在開平市沙塘鎮某羅非魚養殖場,還沒走近就聞到一股腐臭魚腥味,走到近旁,記者看到塘邊擺滿了死魚,水面也漂著尚未打撈的死魚。
據粗略估算,僅記者當日在沙塘鎮所看到的40畝面積的羅非魚養殖魚塘,損失就達5萬多尾。該魚塘養魚人告訴記者,在2月2日左右就已發現魚被凍死凍傷,那時便陸續打撈凍死魚,至今,被拖拉機拉走的已經有三、四車。記者看到,這些被凍死的羅非魚絕大多數都是在0.5公斤以上,原計劃在春節后上市。
開平市龍勝鎮的一個山塘養殖戶則情況稍好。一伍姓養殖戶擁有1500畝的山塘養魚,由于山塘水深,最深達6米以上,損失約6成左右。據隨行專家介紹,羅非魚經受此次凍災后還能保持4成的成活率實屬不易。伍姓養殖戶告訴記者,沒有想到此次寒潮持續時間如此長,現在養殖場正在積極打撈凍死魚,并希望有關專家能夠支招應對災情。
臺山市上川島的網箱養殖是我市規模最大的海上網箱養殖區域。據了解,當地海水水產養殖的魚類多屬于熱帶或亞熱帶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大規模凍死養殖海產品現象,多數養殖戶沒有心理準備和防寒設施。這次受持續一個多月的低溫陰雨極端天氣影響,導致網箱養殖戶的海水魚大面積死亡。據漁民反映,他們在2月18日前后在海岸邊看到不少凍死的海魚飄上來,其中最大的有5公斤多。在臺山市南部的一個羅非魚養殖場,記者看到該場已經組織人手打撈凍死魚并進行填埋。
此次凍災中,全市共損失對蝦3682噸,其中3379噸來自于新會區。在新會區沙堆鎮的養蝦基地,記者看到有的養殖戶已經搭起了溫棚,損失較小,但也有部分養殖戶沒有預料到惡劣天氣未打建溫棚,損失較大。一養殖戶表示,自己的魚損失了七成以上。
□漁區目擊之二
海水養殖戶20年心血毀于一旦
由于海水網箱養殖的魚類多屬名優品種,經濟價值較高,因此所遭受的打擊更大。據了解,此次臺山市海水養殖以網箱養魚損失最為嚴重,全市受災網箱15680平方米,養殖龍躉、紅魷、芝麻斑、青斑等損失慘重,損失產量5537.5噸,經濟損失5000多萬元。
“川島網箱養殖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而這次數十年一遇的持續寒災,幾乎使許多中小規模的網箱養殖戶積累20多年的資本和心血毀于一旦!贝◢u鎮一位干部痛心地說。
當地網箱養殖大戶林計大難過地站在自己的魚排上,在他面前,網箱里浮出水面的死魚越來越多,許多重達5公斤、甚至20公斤重的石斑魚也無法幸免。林計大的1000平方米網箱養殖魚類包括調鱸、青斑、紅鰭笛鯛等品種,共計損失100多萬元。
林計大無奈地從網箱中撈起一條重達15公斤左右凍死的石斑魚說:“這條魚已經養殖4年多,耐寒能力比一般商品魚要強得多,但也沒有逃過這次持續低溫的襲擊,其它魚類損失之重可想而知!彼f,寒凍天氣持續時間太長了,這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從1月26日開始,他們養殖的石斑等商品魚陸續出現受凍死亡的跡象,當時已經有部分養殖戶判斷寒災來臨,開始把魚撈起來賣,但更多的養殖戶,包括林計大在內都樂觀地認為,寒潮會像往年那樣持續一周就會過去,然而這次罕見的寒潮卻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導致災情全面蔓延,損失更加慘重。
□政府聲音
救災復產迫在眉睫
在日前召開的全市農業抗災和春耕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聶黨權在會上要求,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切實抓好救災復產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安排救災復產專項資金,重點確保種子種苗供應、基礎設施修復以及病害防治等,齊抓共管,確?篂木葹拇胧┞涞綄嵦帯B欬h權在到新會、臺山等地慰問受災農戶和養殖戶時還強調,救災復產是當前農業重中之重的工作,各地要做好魚塘消毒和死魚無害化處理,防止發生病毒感染,盡快恢復生產,把凍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據了解,連日來,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組織技術人員下到各市、區的水產養殖點,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幫扶,指導做好養殖場所消毒工作,為恢復生產做準備。市海洋與漁業局還采取各種辦法,重點幫助漁民解決種苗問題,做好技術指導和咨詢工作,為養殖戶復產提供技術幫助,指導農民清理魚塘,作好復產準備。
同時,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向受災漁區發布了“池塘養殖受低溫冷凍災害后疫病預防和病害防治技術措施”,主要防措施為:加強災后疫病監測。特別要做好大宗養殖品種的常規性、多發性疫病的監測工作;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做好水質改良調控、消毒和治療等疫病防治物資的儲備工作;對凍死魚失收的養殖池塘,必須使用漂白粉、生石灰進行水體消毒;針對我市的池塘實際養殖情況,災后必須做好越冬大棚對蝦、桂花、黃顙魚、鯽魚、筍殼魚等養殖品種的病害防治工作。
□專家說法
一定要防止災后疫情暴發
近日,由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姚國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加兒,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生經濟動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鄒為民一行組成的專家組,來我市指導水產救災復產及災后魚病流行普查工作。專家組一行深入到受災嚴重的開平、臺山、新會等地的水產養殖基地進行實地了解,針對當前救災復產相關問題,提出了具體技術指導措施,并現場采集了鯪魚、羅非魚等十幾個凍傷死魚樣本作流行病研究,以防災后我市水產病害暴發、流行。
姚國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盡快復產,養殖戶應做到以下幾點:從環境來說,養殖戶應該把魚塘清空,否則死魚會發爛發丑,特別是現在天氣回暖了,死魚更容易腐爛,會污染水質;魚塘一旦有魚患病會加重整個魚塘病情,為此魚被撈起來以后要盡快深埋掉。由于此次凍死魚數量多,深埋挖坑要大些深些,伴以生石灰埋;死魚處理完以后最好清塘,用生石灰消毒并經陽光殺毒。如果魚塘里還存有較多魚,就要用消毒水消毒;天氣回暖后要補換魚種,補換的魚種需消毒后放入魚塘。姚國成表示,有關部門還將通過科技入戶、科技下鄉等辦法讓養殖戶掌握正確的預防辦法。
對于廣大養殖戶關心的魚苗、蝦苗供應問題,姚國成表示,這次江門損失以羅非魚為主,由于之前魚苗場保暖措施好,大部分種苗廠羅非魚魚苗都保存下來,相信經過各方面努力,羅非魚魚苗的供應問題不是很大。鯪魚魚苗損失較大,恢復需要一定時間。
李加兒說,他研究海水養殖幾十年,還是首次發現寒潮對海水養殖影響這么大。海水養殖的海水魚經濟價值較高,很多魚都是養了好幾年才上市,而這次凍災給養殖戶帶來了嚴重損失,不少價值上千元的海魚都被凍死。海水養殖復產難度較陸地養殖大,當前首先是盡快清理現場,由于網箱養殖海域的海水流動性小,凍死海魚都要清理到陸地,否則會產生污染;其次要抓住有利時機曬網,避免二次污染。由于海水魚從投苗到上市最快也要一年半,所以要盡快組織復產。
鄒為民表示,災后養殖戶應以預防水霉病為主,養殖魚塘基本要做到清塘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