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吉林日報:吉林省漁業推進結構調整,緊緊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促進了漁業由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調整優化養殖業內部品種、模式和區域布局,其中水產品出口量在全國內陸省份排名繼續靠前。
在品種結構方面,鱖魚、框鏡鯉、東北六須鯰等傳統優勢品種生產規模持續擴大,2007年僅池沼公魚就生產5000余噸,同時,花羔紅點鮭、細鱗魚、狗魚等吉林省特色土著品種養殖技術逐步成熟,開始大面積推廣;在區域布局方面,逐漸形成了白城、松原等西部地區湖庫增養殖業,長春、吉林、四平、遼源等中部地區池塘名優漁業,通化、白山、延邊等東部地區冷水漁業的大格局;同時,在總體布局下,又形成了查干湖有機魚、月亮湖綠色魚、鴨綠江網箱魚、東部冷水魚、延邊出口魚養殖等多個區域亮點;在產業結構方面,漁業二、三產業全面壯大,水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漁業快速發展,其產值已占全部漁業產值的半壁江山,與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國際漁業合作逐步深入。
據初步統計,2007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可達15萬噸,同比增長7.7%;全省開展水產養殖面積32萬公頃,繁育水產苗種14億尾。漁業統計產值突破17.5億元,同比增長13.3%;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
吉林省水產品出口自2002年以來連續5年在全國內陸省份排名前3名,主要集中于延邊州琿春、圖們等地的轉口貿易。與此同時,吉林省漁業資源和環境建設全面推進,促進了漁業可持續發展。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輝發河、白山水庫、云峰水庫、渭源水庫等主要江河和重點漁業水域組織開展了22次較大規模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15個品種5607萬尾苗種、210億粒受精卵,投入資金200余萬元,并首次對投放苗種進行苗種檢疫和生態安全評估,保證了放流的生態安全。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