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鄂爾多斯文體交通臺資訊:“我一共有100多畝池塘,每畝能掙3000多元,一年下來收入不少,再也不像前幾年養魚掙得那微薄的收入了,現在政策好,我們漁戶心里像吃蜜一樣甜……”大樹灣的漁戶手舞足蹈地介紹說。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旗的水產養殖業搭著協會的列車,踏著品牌的跳板,突破傳統養魚的模式,集水產品生產、銷售、餐飲、旅游、娛樂于一體,不僅在經濟上獲利可觀,而且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型漁業發展道路。
到目前為止,全旗池塘養殖面積達7000余畝,今年投放魚苗220萬尾,魚種330噸。魚餐館40多家,主要集中分布在黃河沿岸的樹林召、昭君、王愛召等鄉鎮。魚的種類也由鯉魚、草魚等增加發展到大口鲇魚等在內的十幾個品牌。
搭乘協會的快車
近年來,養魚協會成為達旗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一大特色。他們本著為養魚戶服務的理念,與市場相結合,為漁戶提供服務。達旗現有魚協會4個,其中大樹灣的魚協會還成為了自治區魚協會的成員。
“如今,協會實行的是生產、銷售一條龍服務,統一規劃,統一供應良種,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防疫治病,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統一對外廣告,統一商品品牌。現在的養魚戶沒有一戶賠過錢,凡是養魚戶需要的,協會都會想方設法滿足。”農牧業局王副局長介紹說。
“從聘請自治區、市漁業專家對會員進行不定期培訓開始,到聘請常年技術顧問,幫助養魚戶嚴把技術關,每戶放多少魚苗、喂多少飼料,各個季節預防什么疾病都給予具體指導,一旦養魚出現技術問題,協會馬上召集會員進行現場會診,真是服務到家……”養魚大戶王俊如夸獎起來滔滔不絕。
踏品牌跳板
2002年4月大樹灣向國家商標總局提出注冊“大樹灣”黃河魚商標的申請,開啟了達旗水產養殖打造品牌之門。
“現在達旗有注冊品牌商標3個,已經名聲在外,包頭、東勝、呼市的客人都開車大老遠來我們這里買魚。我們的魚口感好,肉質鮮,與市場上的魚有很大差別。為了區別于市場上賣的魚,我們的魚只在專賣店里銷售,每斤魚比市場魚高出2—3元。農牧業局分管水產養殖的領導介紹說。“我的200畝魚塘只需2—3個人就可以了,有了投餌機和增氧機這些現代工具,我們養起魚來更方便,現在周圍的漁戶們幾乎都用上了這類機械。”
走專家指導路線
2006年底,達旗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被農業部評為全國100個“健康養殖示范園區”之一。今年4月,農牧業局與科技局聯合,在大樹灣組建成立了專家水產健康養殖科技大院。聘請市水利局的首席專家,為全旗的水產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為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養殖戶只要打個電話就可以和專家咨詢。專家們分階段地向養魚戶進行實地指導,養魚戶們不懂的問題都現場解決,尤其是在防病、健康養殖方面……”水產站負責人說。
靠水吃水,黃河沿岸的兒女們靠著“魚兒”的喜跳龍門,正一步步走向富裕的道路。但這一切并沒有止步,產業旅游、休閑魚業等全新理念,又在達旗水產養殖業中乘風而起,用漁池帶動漁村,將品牌力量最大化,集小型垂釣、休閑、度假、餐飲為一體的特色農家大院已初具規模。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