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該市從1983年開始采用網箱養魚技術。隨著網箱養殖技術的推廣,有6萬多人從事這一密集型淡水養殖產業,市域內現有的11萬畝水面已不能滿足需求,水面超量放養、魚病蔓延現象時有發生,漁業生態環境及生產安全形勢嚴峻。針對實際情況,該市將眼光投向了省外。在調研中發現,省外不少地方有大量閑置水域,而且市場很大。該市積極動員養殖戶走出去,大膽開發外埠水域。目前,該市養殖戶就承包了廣東、福建、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蘇、安徽等11個省、36個地市水庫大面積水面,該市淡水養殖產業的規模越做越大,在國內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二、主動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從事埠外養殖的漁民最擔心的是飼料和技術服務問題,棗莊市漁業協會想漁民所想,急漁民所急,每年為養殖戶提供優質魚種。同時,組織無公害魚飼料加工、生產和運輸。魚種放養、飼料加工都按照標準化操作,實現無公害養殖,確保所生產的魚符合國際衛生安全標準和綠色標準。該市漁業技術人員還根據南方的氣候、水土特點,摸索出一年養兩季魚的方法,既縮短了養殖周期,又提高了養殖效益。廣東中山市、浙江麗水市有關部門主動為棗莊市養殖戶辦理無公害水產品證書。
三、深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一是帶動飼料加工業發展。該市養魚戶每年需要飼料10多萬噸,目前全市有飼料加工點30多家,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1200萬元。二是帶動運輸業發展。為確保生產的魚符合國際標準,養魚戶大多使用該市生產的魚飼料,目前該市的養魚戶分布在全國各地,最遠的在廣東,因此大大帶動了全市的運輸業。據統計,該市在外埠養殖、飼料和活魚運銷創收可達2.4億以上。三是加大外匯收入。現在全市生產的魚已銷售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年出口量達2000至3000萬公斤。四是擴大了知名度。中央電視臺第7頻道《致富經》欄目專門播出該市大力發展外埠漁業的專題報道--《憑的就是一招鮮》,節目播出后,全國各地很多觀眾打電話咨詢并邀請該市組織技術人員、養殖戶去開發水面,發展網箱養魚。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