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閩西日報資訊: “鯉魚每斤4元,草魚4.5元……”春節的前幾天,每天天剛蒙蒙亮,連城縣蓮花市場的魚市就人頭攢動,買賣魚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只見市場里停滿了運魚的車輛,鯉魚、鰱魚在車上的水箱中“劈里啪啦”地歡躍著……十幾個販魚的老板們正準備把魚運往漳州、福州、龍巖、三明等地銷售。
連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十分適宜各種魚類繁衍生長。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該縣成為我省淡水養殖大縣。2006年養魚總面積1082.6公頃,魚產品產量達到8836噸,產值達8千多萬元,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瞧,這池塘里的魚又肥又大!真要感謝漁技人員的科學指導,讓我每畝多收入2000多元。”日前,當我們在蓮峰鎮江坊村采訪時,正在池塘里撈魚的漁農江春福舉起一條6斤多的大草魚,樂哈哈地對我們說。為增加漁農的收入,該縣畜牧水產局積極推廣科技養魚。為宣傳科技養魚,出動宣傳車100余次,發放各類養殖技術咨詢材料4萬余份;利用科技“三下鄉”,將養魚知識書籍、講座等送到村或養殖集中區;實行“以點帶面”示范工程,組織漁農到專業大戶參觀,水技干部還深入到漁區專業戶家中,對漁農跟蹤指導,推廣增氧機、投料機等設備,各鄉鎮設立魚藥門市部,強化服務。賴橋水庫水域面積80多畝,該縣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隨叫隨到,科學指導防疫,去年達到畝產2500多斤,總產量達22萬斤。
“田塘式稻田養魚科學、適用,實現畝產千斤稻,千斤魚,以其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該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項林生高興地向我們介紹說。稻田養魚在連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該縣漁業生產的重要補充。近年來,該縣更是獨創了“田塘式”高產模式,指導農民將稻田養魚的田埂,進行加寬、加高,使稻田在養魚時水深能達1.2米以上,形成早季種稻時為田,早稻收割后,注水養魚成塘。實施稻田養魚不僅魚豐產,水稻每畝單產也提高了不少。稻田養魚成為該縣提高稻田種養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好途徑。如今,在該縣蓮峰鎮、隔川鄉等隨處可見連片的稻田養魚,同時輻射到周邊各鄉鎮、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