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重點推廣五種養殖模式,推動池塘高產健康養殖發展。
一是海水池塘多品種生態養殖模式。全區共有灘涂總面積85萬畝,可利用總面積72萬畝,目前,已發展海水池塘養殖面積12萬畝,主要是利用海水池塘進行南美白對蝦與梭子蟹混養、日本對蝦與梭子蟹混養。
二是低鹽水“上農下漁”生態養殖模式。“上農下漁”是立足當地實際,通過多年研究和實踐,積極創新,探索出的一條更為科學、適合當地農業改土治堿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利用荒堿地開挖池塘,挖出的土形成臺田,利用臺田較高、易淋鹽堿的原理改良土壤,利用池塘中的水進行水產養殖。主要發展品種為南美白對蝦、彭澤鯽、鯉魚、草魚、花白鰱。目前,全區已發展“上農下漁”池塘養殖面積3萬畝。
三是漁鹽一體化生態養殖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鹽場大面積貯水池,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提高貯水池綜合利用率,實現廢水零排放,既使資源獲得綜合利用,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前,全區漁鹽一體化的面積達15萬畝。
四是池塘筑礁海參生態養殖模式。立足當地實際,改造海水養殖池塘,進行池塘筑礁,依靠大量換水、基本不投餌料和藥品,生態養殖海參。目前,已發展海參養殖3000余畝,萬畝海參養殖基地正在建設中。
五是大閘蟹生態養殖模式。利用水庫和蘆葦塘水體有機質豐富的特點,直接引用黃河水自然養殖,不投餌或少投餌,不用任何藥物及激素等,進行生態養殖。目前,已發展大閘蟹葦塘養殖5萬畝。
通過近年的發展,全區已有“入海口文蛤”、“金河口文蛤”、“對蝦”、“中華絨鰲蟹”、“三疣梭子蟹”、“海參”等17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共計20余萬畝。其中,文蛤基地,先后被確定為國家文蛤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省入海口文蛤標準化生產基地、市淺海貝類養護科技示范園、市高效生態漁業示范園,建成了省級文蛤原種場,同時注冊了“入海口”文蛤商標,制訂了黃河入海口文蛤地方標準(DB3705/T008-2001)和《即食海參執行標準》,基地所生產的入海口文蛤在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被評為名牌產品,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6年建立了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