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解放日報資訊:上海市民愛吃“昂刺魚”(學名黃顙魚),但這種魚平時的批發價就高達每公斤38元,還常常是有價無貨。日前,青浦區農委、區科委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開發的瓦氏黃顙魚本地化繁殖研究項目宣布取得成功,首批培育近30萬尾黃顙魚雜交苗種,明年10月有望作為商品魚上市。隨著滬郊養殖規模的擴大,本市黃顙魚的供應將大幅增加,其價格也將明顯回落。
據了解,黃顙魚俗稱黃臘丁或昂刺魚。青浦淀山湖野生的黃顙魚雖然個頭小,規格最多在150克左右,但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向來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由于黃顙魚本身的獨特習性,不適合高密度養殖,本地化繁殖的難題一直沒解決,所有魚苗都要從福建等地采購。苗種價格高,養殖成本上升,農民的獲利空間小了,養殖積極性受損,因而滬郊黃顙魚養殖一直不成氣候,每年只有零星的上市量。
青浦區有關部門與上海海洋大學開展了歷時三年的研究和實驗,終于掌握了黃顙魚本地化繁殖的核心技術。據介紹,科技人員在人工催產和人工授精上尋求突破,使黃顙魚的苗種成活率達到近70%。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各種黃顙魚,都已能在青浦區實現本土化繁殖。
黃顙魚屬于穴居魚,不喜群居,因此不能實現單品種的高密度養殖,而只能“插養”在其他養殖品種的魚塘里。一般來說,一畝魚塘里最多能收獲75公斤黃顙魚,若以塘邊批發價每公斤24元計算,在不影響主打品種總體產值的情況下,每畝可增加收入1800元。對水產養殖戶來說,以往養殖一畝魚塘可獲得2000元凈收入,“插養”黃顙魚還能增加1800元產值,也頗具吸引力。
當前,上海黃顙魚市場批發價平均在每公斤34元到38元,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廣大市民就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品嘗到黃顙魚的鮮美了。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