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技術處丁保華處長一行來到監利縣調研指導無公害農產品(漁業產品)生產工作。
調研組視察了棋盤鄉四港至七港的連片10萬畝水產板塊,調查走訪了該鄉碼頭村農戶進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情況,查看了標準化生產的養殖日志。縣水產局局長陳紅星介紹,該縣抓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做到了“四個結合”,即:與社會生產和科技服務相結合,與水產板塊建設相結合,與行政號召和協會引導相結合,與鄉鎮領導政績考核相結合。在聽取我縣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工作匯報后,調研組察看了無公害生產與產地產品“雙認證”的檔案,丁保華高度肯定了監利的無公害水產品工作是“真措施,真成效,真有希望!”
該縣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主要作法是:
一是抓好養殖水域規劃和養殖證制度建設。監利縣人民政府制定了《監利縣2004-2013年養殖水域灘涂發展規劃》和《監利縣無公害水產品行動計劃》。縣水產部門對照兩個規范性文件認真落實,同時,縣漁政部門大力開展養殖證發證確權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發放養殖證1800個,發證面積15萬畝,今年計劃新增發證戶5000戶,發證面積達到50萬畝。
二是加強養殖用水的水源水質管理。該縣每年引灌長江水3-5次,使全縣大河大渠中的水得到流動和凈化。今年,結合水利建設上的“三個一”工程,即每個鄉鎮改造一座泵站、維修一座涵閘、疏挖一條骨干渠道的更新改造治理工程,側重抓好了漁業主產區水系不暢通和水源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工作,各鄉鎮都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漁業灌溉水域的河道清淤和打撈水草排障工作,上半年共完成40多條排灌渠道的清障疏挖工程,累計疏挖渠道250余公里,撈草排障疏通水系的河渠達1500余公里,為漁業主產區的水系暢通和水源水質改善、發展健康養殖提供了環境保障。
三是加大水產投入品的管理。縣漁政部門對全縣漁飼料、漁藥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在源頭上杜絕了違禁或不合格的漁飼料、漁藥。組織了3-5次養殖生產投入品檢查,加強宣傳,使養殖漁民做到規范用藥,檢查中,沒有發現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使用違禁漁飼料和漁藥事件。
四是抓了魚病測報工作。對縣內魚病發生動態和防治對策及時向各鄉鎮通報,還組織了魚病測報員、處方員的培訓,已頒證處方員13人。今年6月印發了小龍蝦病害防治的緊急措施,收效很好。
五是建立養殖檔案。在推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中,我們積極推行養殖檔案記錄,發放了養殖檔案記錄本,養殖戶認真做好養殖生產過程記錄,并通過不定期檢查進行督辦。
六是加強水產品流通環節管理。對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了監控,認真落實農業部漁業局下達的水產品藥殘監控計劃,每年檢測結果都是100%合格。
七是加強水產苗種管理和水產原良種推廣。該縣健全水產苗種生產登記管理制度,對全縣30家魚苗生產單位通過整改,保留了26個魚苗生產場家,發放了魚苗生產許可證26個,每年對魚苗生產單位和個人的繁殖親本進行質量檢測,對魚苗繁殖技術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使魚苗生產者無論是從技術方面,還是投入方面都能夠達標,為全縣漁業生產提供放心和可靠的苗種來源。同時立足國家級長江四大家魚老江河原種場的種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每年花費較多人力、物力、財力對原種場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老江河原種場2007年底再次通過農業部漁業局組織的復查驗收。近兩年,該原種場不但為省內數十家魚苗繁殖單位提供原種親本,而且在縣水產局的協調下,為縣內20家魚苗繁殖場更換了四大家魚親本,本縣親本更新率達到65%以上,該縣生產的魚苗質量過硬,生產單位使用效益增長明顯。
八是積極開展水產品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該縣水產局積極爭取縣政府財政部門的支持,縣財政局專門發文將鄉鎮水產品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經費納入“以錢養事”資金管理,落實雙認證經費23萬元。目前,已完成申報材料的整理,6月中旬以來,長江所來該縣進行采樣,完成水樣送檢60個,產品送檢28個,目前檢測結果全部達標。全縣申報無公害水產品認證面積50萬余畝,無公害水產品認證28個。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