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訊:筍殼魚從上世紀末引入國內,養殖技術一直是產業瓶頸之一。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的需求旺盛,帶動了養殖技術的提升。順德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段圣和主任認為,在筍殼魚養殖過程中,關鍵是提高種苗標粗成活率和病害防治。
“成活率低是很多新養戶面臨的難題,要把開口后的筍殼魚種苗培育標粗到6-8公分規格,這個階段的成活率是關鍵!倍沃魅胃嬖V記者,初次從事筍殼魚養殖的人,最好購買6公分以上較大規格的種苗飼養,養殖效益會更好。
對于鰓霉病,段主任認為可防不可治,養殖戶只要重視清塘和養殖水質管理,盡量投喂活餌料魚,一般都不會發生該病。
分塘尤為重要
馮氏水產的負責人馮景和從事名優魚繁育和養殖已經近二十年,他認為筍殼魚是最近幾年最值得開發的經濟品種。
“筍殼魚生長到一段時間之后,分塘分規格養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馮景和告訴記者,“這條魚3公分之后朝泥里面鉆,不好刮,因此必須干塘分規格。”由于筍殼魚的生理生活習性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常常導致分塘后死亡率大增。
據了解,筍殼魚的鱗片是梳齒狀的,魚體又嬌嫩,因此移動的時候非常容易受傷。分塘的時候最好是減少魚兒之間的摩擦,避免溫度變化的應激反應。在凌晨氣溫較低的時候開展分塘工作,干塘抓魚,魚籠中裝魚密度不宜過高,最好連泥帶魚一起抓。分規格的時候,地面鋪一層膜避免沙石等尖銳物傷害魚體。分好規格的魚放入池塘的時候,動作盡量輕柔,可以暫停開增氧機一會兒,待魚安靜下來再開增氧機。
“一兩個池塘的養戶根本不好做,只有大農場才好辦。放苗標粗的池塘可以大一些,分規格養成的池塘3-4畝就可以了,但是池塘數量多,更有利于標粗和養成期間分規格分塘養殖。”馮景和認為池塘面積有限是小戶難以成功養殖泰國筍殼魚的原因之一。
他建議農戶如果養殖泰國筍殼魚,最好是跟有技術、能支持的大養殖場合作,大養殖場標粗產出的大苗,一部分自己養,一部分給農戶養。這樣避免了標粗過程的投入和損耗,大養殖場也能夠充分利用資源。
餌料必須充足
2006年初,從事工商業的周漢騰因為一次偶然的機遇選擇了泰國筍殼魚養殖。在順德倫敎,他的養殖場因為建設標準高而被人戲稱為“星級標準”養殖場。準備充分,大膽投入,細心摸索是他成功養殖筍殼魚的關鍵。
“我做什么都是準備充足,在這個場里面的所有設備都有替換件,如果某個設備壞了,隨時可以拿上另外一個補充上?紤]到這條魚是肉食性的魚,也不太愛游動,在餌料投入上我也從來沒有節省過。養這條魚,防病治病是次要的,關鍵是要讓一塘魚長得齊整,這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要24小時保證將餌料鋪滿池塘,讓每條魚都有吃的東西!敝軡h騰說。
他認為一般小面積農戶養殖最好購買10公分的苗,操作難度會降低很多,成功率會提高很多。養這種魚,最重要的是讓這塘魚養得整齊,避免殘食和淘汰。一般筍殼魚在3公分以前,刮塘可以起捕95%,但3公分之后,很難刮。3公分以前沒有發現殘食現象,3公分之后有殘食現象,大魚吃小魚。怎么避免殘食?那需要投入很多本錢在餌料上面,必須要有充足的餌料給它吃。
“養這條魚一直用活餌料成本比較高;喂冰鮮成本比較低,技術要求高。一般農戶不管買誰的苗,一定要選擇有技術支持的大的孵化養殖場。”周漢騰補充說到。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