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里,一盤油燜大蝦從48元跳漲到68元依然搶手。作為源頭的小龍蝦養殖戶卻并沒有嘗到豐收的喜悅。武漢市小龍蝦協會一負責人昨日透露,目前,全市小龍蝦2000余養殖戶中,近半還處于虧損狀態。
52歲的張建啟曾是武漢三環集團的后勤部部長,去年6月下崗。當時,正值小龍蝦養殖熱,他與3個朋友共同出資35萬元養蝦,目前收回成本不到1000元。新洲區養殖戶王長國曾做獸藥生意,陸續投資60余萬元養蝦,如今成本收回甚少。
武漢市小龍蝦協會副會長陳忠生透露,在被套牢的養殖戶中,大多數是近兩年入行的“新手”。而在以往,養殖小龍蝦一兩年內就可收回全部投資,并獲得可觀利潤。
武漢市農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市小龍蝦的養殖面積僅7000余畝;2006年便飆升到2萬畝。截至目前,全市養殖面積已達12萬畝,是3年前的17倍。
武漢市水產科技推廣培訓中心專家況開河稱,近半養殖戶被套牢,除雪災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養殖戶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另外,不少養殖戶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掌控能力。
案例分析 遭受雪災措手不及
眼下,35萬元的投資被“套”,令張建啟和同伴進退兩難。這35萬元是全部來自他和同伴們被企業買斷的錢,還向親朋好友借了一些。“后期投資預計還得十幾萬。”張建啟和同伴只好再次四處奔走。“本以為養蝦很容易,沒想到風險這么大。”張建啟坦承,自己低估了風險,投資有些心血來潮。
張建啟和同伴與新洲簽訂7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他給記者算了筆賬,購買種苗花了近20萬,改造560畝地花去幾萬元。小麥、小魚等飼料,一年成本至少5萬,加上340元/畝的年承包成本,6~10個人的人工費。一年至少需要30萬元。按每公斤20元的批發價計算,一年要賣1.5萬公斤的蝦才能保本。
去年6月,本是小龍蝦上市黃金期,但由于收購價格不理想,張建啟和同伴們不愿捕撈賣出,結果又碰上雪災,30%的蝦子都被凍死。
張建啟把希望寄托在今年,“如果到年底不能收回10萬元,很難撐下去。”一年下來,張建啟瘦了23斤。他提醒,投資養蝦一定要謹慎,要全面考慮風險和承受能力,切不可操之過急。
原因剖析 四大因素套牢養殖戶
市場供不應求,近半養殖戶緣何依然被套?市水產科技推廣培訓中心專家況開河總結了四大因素。
第一,不少新進入的養殖戶缺乏技術和管理,導致小龍蝦質量和產量不高,而小龍蝦個頭大小與價格有很大關系。
第二,對小龍蝦的市場價格波動缺乏良好的心態,過半養殖戶都因為價格不理想錯過最佳捕撈期。
第三,年初的雪災導致大量龍蝦被凍死,蝦農損失達20%至30%。
第四,去年養殖戶一哄而上,小龍蝦種苗供應不足,幾塊錢一斤的蝦種被炒到幾十元。為了追求所謂的精品蝦種,不少養殖戶高價從安徽、湖南、江西等外地購種,長途運輸下來也損失不少。
武漢市小龍蝦協會副會長陳忠生表示,每年5月15日至6月12日是小龍蝦交易高峰期,隨后,加工企業陸續停止出口加工,外地消費也開始減弱,市場需求整體下滑。不少養殖戶卻沒有把握好這些市場機會。而且,小龍蝦生命周期一般僅兩年,所以不提倡囤貨。
陳忠生認為,外地蝦、本地野生蝦的低價沖擊,也是不少養殖戶被套牢的一個因素。
市場前景 前景美好,心態要調整
近半養殖戶被套牢,是否意味著市場行情開始出現整體下滑?武漢市農業水產處處長黃海波表示,去年,全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產量達1.43萬噸,產值1.83億元,其中出口創匯800多萬美元,均比前幾年大幅增長。 從近幾年小龍蝦的加工、出口及市場行情來看,小龍蝦產業仍然前景看好。不過,養殖戶需調整好心態,并增強市場掌控能力。
他還透露,武漢市計劃年底將小龍蝦養殖面積發展到15萬畝,2010年力爭發展到30萬畝。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養殖技術的進一步成熟,產值逐步進入穩定收獲階段,其養殖效益將進一步凸顯。
他建議,政府鼓勵具備條件的市民或農民投資養殖,但并不鼓勵大家投機,更不提倡不具備條件的市民盲目投資。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