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日報訊: 稻田里頭能養大蝦,塘上還種著蠶豆、黃豆等農作物,這是記者昨天在海鹽縣百步鎮看到的。最近該鎮在水產養殖上又創新舉,引進了克氏原螯蝦,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探索出一條更快、更好的路來。
在百步鎮克氏原螯蝦養殖基地,只見占地十余畝的養殖基地內稻田與蝦塘“和睦相處”,四周圍起的堤岸上種著黃豆、蠶豆等作物,一派和諧的生態種養場景。由于稻田和蝦塘相互連通,克氏原螯蝦可以把稻田里的害蟲吃掉,稻田又可為蝦提供活動場所。水稻共生養殖不僅可以保證糧食種植面積,同時能夠增加農戶收入,真正實現雙贏的目的。
按照常理,一畝水面可放養25公斤左右的蝦苗,可要提高產量、增加效益,就必須實現高密度養殖。在這里,水面面積只有3畝左右的蝦塘卻放養了300公斤左右的蝦苗,雖然初次投入費用較大,但只要投入一次以后再也不用放養蝦苗了,克氏原螯蝦會自動繁殖。百步水產專業合作社社長孫淡明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蝦塘保守估計每畝一年可產300公斤克氏原螯蝦,按照每公斤20元的價格計算,那么每畝毛收入就有6000元。除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克氏原螯蝦還十分好養,發病率遠低于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等蝦類。“農戶在養殖過程中最大的損失就是水產品發病死亡。克氏原螯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而且食性很雜,既吃動物性飼料,也能喂人工配合飼料,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水產養殖社副社長蔡林榮說。
據介紹,繼百步鎮在水產養殖上引進南美白對蝦、澳洲淡水龍蝦讓養殖戶嘗到甜頭后,去年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和百步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經過多次考察,決定利用該鎮水產養殖的現有條件再度調整淡水養殖品種結構,引進克氏原螯蝦進行試驗性養殖,同時申報了縣農業科技項目。目前項目試驗示范面積共17畝,分為大塘專養、水稻共生養殖等養殖模式。百步水產專業合作社計劃用兩年時間,摸索出克氏原螯蝦的生物習性、養殖特點等一系列經驗,并開展克氏原螯蝦苗種繁殖和人工健康養殖技術研究,以提高該蝦的繁殖和養殖科技含量。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