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訊:日前,絕跡滬上20多年的松江鱸魚重現故里。由市農委資助的“松江鱸魚人工養殖與病害控制技術應用”項目取得突破,首批近百尾松江鱸魚“游”出上海海洋大學實驗室,“試水”松江水產良種場,目前生長狀況一切良好。
從2005年起,上海海洋大學生命學院成立松江鱸魚課題組,開始研究松江鱸魚的人工培育。研究人員在浙江找到了與松江鱸魚種群相同的魚種,帶回實驗室人工培育。
日前,首批近百尾松江鱸魚終于遷入松江水產良種場魚塘內生長。小家伙們如今差不多一歲大了,身長只有10厘米左右,體重在20-25克之間。由于自然水環境中水質較難控制,而且松江鱸魚具有生長期在淡水、繁育期在咸水的特殊習性,不同生長階段對餌料的需求也不同,已經回到家鄉的“四腮鱸”仍面臨著水質和餌料等方面的考驗。課題組與水產場正在不斷調試養殖系統和水處理系統,測試人造生態環境、檢驗水質標準和餌料供應,模擬其生存環境。
據悉,課題組將繼續在場內開展松江鱸魚的人工繁殖、魚苗培育、商品魚集約化養殖等一系列技術研究,為實現其產業化生產作技術準備,并計劃于6月初再次投放萬余尾松江鱸魚夏花魚種,嘗試規模化商品魚養殖技術應用。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