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來的羅非品牌
李慶業來自遼寧營口,慶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老板。他很早就發現當地地熱資源豐富,養殖熱帶魚類應該極有前景:“利用這個資源,我可以全年進行繁育、養殖、反季節銷售,這就解決了常規養魚集中上市的風險,肯定有利可圖。”
那時候,羅非魚主要是莫桑比克羅非,品種比較單一,且多是當地電廠、煉油廠留下的老品種,種質退化嚴重,有的只能長到三四兩,即使同批魚養出來大小也有懸殊,有的魚頭大身小。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的養殖場已經有600多畝的規模,可是受種苗制約,產量一直難有突破。“當時就有了做種苗的想法,但都是自己在琢磨。直到1990年,聽說臺灣有人通過雜交手段培育單性羅非魚,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1991年,李慶業建立了慶豐水產研究所,高薪聘請遼寧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利研人員,制定選育路線,重點研究羅非魚雜交單性選育,希望選育后的羅非魚耐寒、耐鹽能力增強,生長速度快,適宜東北地區鹽場、電熱廠養殖。
1993年,李慶業將“慶豐”品牌羅非魚苗注冊了商標。“做貿易時,我接觸的都是一些大企業的老總,他們具有極強的品牌意識,而且我那時候也覺得研究所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了,品牌有了基礎。”憶往昔,他記憶憂新:“當時主要做尼羅羅非魚的提純復壯,并達到了較高的標準,魚苗生長速度快,6月初放25克的苗,國慶之前就長到500克以上,而且550克飼料就可以生產500克魚。之后,研究所又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引進純種奧利亞親本,開始奧尼雜交羅非龜的研究。”
最感謝李思發
在東北苦心經營了羅非魚10多年后,2004年李慶業轉戰海南文昌:“在東北養殖羅非魚成本太高,而且放苗時間也受溫度制約,商品魚存在集中上市的風險;10月之后,東北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巨大,天氣情況復雜,魚極易凍傷;再加上東北鮮有成熟的流通加工企業,市場受到極大制約。”
在海南剛剛起步的日子,困難大于想象,幸虧身后有一批支持者。“我在遼寧時,就在中國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承擔了一些工作,到海南之初,協會在選址和基地建設上給了我很多幫助”,海南慶豐種苗基地發展到現在,李慶業坦言最感謝的人是上海水產大學的李思發教授。“由于在協會工作,我很早就認識了李教授:2001年,‘慶豐’和李教授開展合作,當時主要是在技術上,他也向我們基地無償提供親魚。2006年‘新吉富’經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確認為新品種后,基地也和李教授合作,大力推廣‘新吉富’。”
要讓養殖者得利
現在,慶豐除了生產推廣“新吉富”苗,還推廣慶豐選育多年的“慶豐Ⅱ號”羅非魚。
“慶豐Ⅱ號”讓李慶業付出了極大心血。還在遼寧的時候,李慶業就已和研究所專家堅持對“慶豐Ⅱ號”進行抗寒選育,到海南發展后,他也絲毫沒有放棄:“只有被養殖戶認可才能真正產生效益。就像‘慶豐Ⅱ號’的耐寒性,也是在得到了養殖戶的養殖評定后才真正被市場認可的。”
“現在羅非魚的種質已經不是主要問題,最困擾這個行業的還是養殖戶得不到什么利潤,沒有養殖信心。”面對去年飼料價格猛漲,而魚價暴跌,海南、廣東很多養殖戶在保本邊緣的現狀,李慶業痛心地說。羅非魚在內地的產量較小,價格較高,但是在華南,羅非魚主要是加工出口,—旦遭遇貿易壁壘,行業企業都將受到巨大影響。
“您怎么看今年羅非魚的市場形勢呢?”面對筆者的提問,這個和羅非魚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水產人分析說:“因為寒災影響巨大,今年上半年的商品魚價格應該不錯,但是到10月中旬之后,魚大量集中上市,價格就很難說了。”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