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山投入3800多萬元整治低產魚塘
中山商報訊:去冬今春,全市斥資3800多萬元高標準整治低產魚塘41860畝,取得了立竿見影之效,有力促進了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投入3800多萬整治
據悉,隨著傳統漁業不斷向現代漁業的縱深推進,中山低產魚塘綜合整治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整治標準高,資金投入大,全市每畝魚塘整治投入平均為919元。據統計,全市整治41860畝魚塘投入資金3800多萬元。如此大筆整治資金,如何確保到位?市鎮各級多管齊下,多渠道籌措。由于市、鎮、村、村民小組、養殖戶聯動,共同出資,為魚塘整治的資金投入提供了財力支撐。形成現代化養殖區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中山近30萬畝魚塘得以徹底整治。昔日魚塘零散、基崩、淤泥深、水淺、形狀不規整、基礎設施老化、生產能力低的狀況已成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連片、整齊劃一的現代化養殖區。
據統計,目前全市超過2000畝以上的養殖區1個,超過1000畝以上的5個,超過500畝的5個,200畝以上的21個,100畝以上的120多個,適合養殖戶連片承包、規模化養殖。板芙鎮廣福村、四聯村、板芙村分別整治2300畝、1820畝、1150畝,坦洲鎮群聯二頃五一片、聯一片、新圍片分別連片整治了800畝、1200畝、700畝,這些魚塘整治后養殖環境和條件優越,被養殖大戶搶租一空。養殖戶增收3000萬
日前筆者走進板芙、民眾、東鳳等鎮的養殖區,但見塘成方,路相通,渠相連,電網高架,養殖戶在塘頭忙碌,運輸車輛穿梭塘頭,呈現出豐收的喜人景象。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高標準整治過的魚塘增產增收,成為農民的“聚寶盆”:魚塘整治后,全市41860畝魚塘可直接增加水產品產量5860噸,按水產品平均單價12.8元/公斤計算,經整治的魚塘可增加產值7501萬元,扣除60%的生產成本,養殖戶年增加純收入約3000萬元。同時,整治后的魚塘承包租金普遍提高,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按整治達標面積41860畝計算,全市魚塘整治的集體經濟年增加收入2177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