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天山網消息:4月23日,農八師石河子總場水產養殖職工余德厚,把自己精心培育的頭批20多萬尾觀賞魚苗投放進了幼魚池。余德厚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團場把水產養殖權轉讓給了我們職工,今年我準備把觀賞魚的養殖規模擴大到50萬尾。”
余德厚承包著4個總面積大約200畝的魚塘。往年,他一直養殖鯉魚、草魚、鰱魚、狗魚等普通魚種。去年,石總場積極落實團場基本經營制度,把3400余畝水面的水產養殖產權全部轉讓給154戶職工。余德厚抓住機遇,搶先一步,一次性投入100多萬元,不但重新整修推挖了魚塘,擴大了養殖面積,還第一個大膽引進了30萬尾近10個品種的觀賞魚進行喂養,當年就獲得成功,10多萬尾觀賞魚遠銷到廣州、海南、江西等地,去年僅靠養殖觀賞魚一項他就凈賺10多萬元。
像余德厚一樣,產權明晰到戶政策讓石總場漁業職工大顯身手。有18年養魚經驗的職工陳建華,投資40萬元,經過多次試驗,先后兩次成功孵化出50多萬尾鱖魚苗。經自治區水產專家認定,陳建華成為新疆人工孵化鱖魚成功第一人。當年,他的50多萬尾鱖魚苗全部被各地養魚戶購買一空,陳建華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資,還賺了近20萬元。百口泉養魚場承包戶李軍、碧野魚村養魚場承包戶代新等34戶水產養殖職工,還巧妙利用自家魚塘的有利地形,投資辦起農家休閑旅游,開展休閑垂釣、農家餐飲、劃船等項目,收入不菲。
為使水產養殖致富職工群眾,石總場加大了服務漁業職工的力度,專門抽調技術干部成立了漁政管理站,從技術上指導幫助職工,為養殖戶出謀劃策。
近兩年,石總場水產養殖職工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先后引進草魚水花、澎澤鯽、白斑狗魚、丁鮭、羅非、黃拉丁、南美白對蝦、觀賞魚等20多個品種近300多萬尾。去年,該場水產品年產量達2100噸,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2007年底,在農業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名單中,石河子總場成為兵團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