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銅梁網 消息:近日,重慶市首個生態泥鰍養殖場在重慶銅梁石魚鎮長樂村建成。該養殖場與傳統的養殖方法不同的是,用生物技術人工培養的蚯蚓和無菌蠅蛆作主料,用浮游生物和麥麩為輔食來飼養泥鰍,培養出的產品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養殖方式生態環保。
昨日,筆者在該養殖場看到,養殖場一期工程占地32畝,蘭色的塑料網將養殖池隔成幾十平方米的小池。“網子一半踩在田里,一半作圍墻,關50厘米深的水后泥鰍才不會逃跑。”幾名忙著投料的技術人員介紹說。
筆者看到,蚯蚓和無菌蠅蛆養殖在營養盤里,發酵后無毒無害的畜禽糞肥作為營養料,長大后的蚯蚓和無菌蠅蛆成為泥鰍“綠色食品”。
據銅梁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楊龍介紹,泥鰍是倍受消費者歡迎的肉質細嫩、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自然生態條件下泥鰍以取食腐屑、水體昆蟲為食,長勢慢。傳統的泥鰍飼養以人工飼料采食,殘余的飼料會污染水體。而采取生物發酵技術培養蚯蚓和無菌蠅蛆作泥鰍的餌料,既為規模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來源,又“消化”了農家畜禽糞肥,既環保又安全,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廣的生態養殖方式。
目前,該養殖場在銅梁縣水產專家的指導下,采用人工催產的方式培養出了種苗,開始轉入商品鰍的養殖。預計畝產在500公斤以上,畝產值可上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