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食品產業網消息: 夾浦鎮太平橋村是浙北地區知名的“水產村”,曾因青蝦養殖面積大,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于江浙兩省,因而又被人稱為“浙北青蝦村”。近日,記者在該村走訪時發現了新現象:全村少見青蝦蹤影,一半蝦塘被外來村民承包,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種苗基地供不應求。
面積減了,效益增了
據記者了解,太平橋村青蝦養殖面積最大時曾達到1200多畝,產值近170萬元,而如今全村水產面積僅600多畝,其中青蝦125畝,魚蝦混養80畝,羅氏沼蝦104畝,南美白對蝦220畝,蝦蟹混養77畝,甲魚14畝。水產面積“縮水”一半是何原因?
前兩年,在太平橋村,規格4公分以上的青蝦批發價每斤15元,3公分以下的青蝦每斤3—5元。“就這個價格還是求著別人來買,沒辦法,因為當時我們的水產品種單一,只有青蝦,而整個市場的行情是供大于求。”該村主任許炳云說。
問題的關鍵是產業結構單一。2005年,太平橋村調整產業結構,壓縮青蝦養殖面積,新添了河蟹、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特種水產,今年試養甲魚。許炳云說,雖然水產面積“縮水”一半,但去年水產產值達170多萬元,相當于畝產效益增加了一倍,達到3000元。
基地帶動農戶共同發展致富
看著江蘇高郵市兩部農用車載著500萬尾羅氏沼蝦種苗,從太平橋村的優質水產種苗繁育基地緩緩駛出,基地老板劉縱橫告訴記者,500萬尾羅氏沼蝦種苗價值5萬元,利潤為2萬元。
為了調整產品結構,太平橋村于2003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長興優質水產種苗繁育基地,2004年正式投產,主要培育羅氏沼蝦苗和南美白對蝦苗。每年3月中旬到6月初為售苗期,預計今年銷售3億尾,產值可達300多萬元。市場輻射本地、江蘇、上海、杭州等地。
“每畝投苗7萬尾,3億尾苗可帶動4000多畝面積。”劉縱橫說,基地的蝦原種全部來自省淡水研究所,每年總產量中10%在我縣養殖。為了促銷和帶動養殖,基地免費提供技術。
目前,我縣培育蝦苗的基地僅此1家。三年來,基地銷售在我縣的蝦苗主要是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數量達1億尾,涉及養殖戶100多戶,面積2000多畝,產值超1000萬元。
外來村民承包,規模效益凸顯
在太平橋村采訪時,正逢水口徐旺村村民陸銘財前來承包魚塘。陸銘財在徐旺村養殖了10多畝特種水產,有河蟹、南美白對蝦、青蝦等品種。去年,他在太平橋村承包了40畝,今年又計劃承包了80畝。他說,南美白對蝦畝效益為3000元,其他品種一般為1000多元,130多畝的效益就是近20萬元。
徐旺村書記唐金龍告訴記者,徐旺村近年來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面積已達800畝,其中田改塘400畝,老塘改造400畝,已沒有土地擴大水產養殖面積。為此,村民紛紛走出家門,或到江蘇、或到太平橋村承包魚塘。據了解,太平橋村600畝特種水產養殖面積中有300畝被徐旺村民承包。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