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報業網訊 :22日,(江蘇)大豐港區,小雨。早上6點多開始,金鹿漁業合作社社員、養殖戶孫正平就帶著技術員肖強開始挨個巡查他管轄的5個塘口。海邊的風很冷,孫正平在下風口深深嗅著空氣的味道,水味、魚味一切正常。肖強則忙著把當天的各項指標一一記錄下來。
孫正平自有養殖面積1200畝,但是負責監管8000畝水面。“都是其他社員的,最小的只有5畝。”孫正平是金鹿漁業合作社FDO的監管員,是這8000畝魚的責任人。
“‘多寶魚’事件、‘鰻魚硫含量超標’這些沸沸揚揚的水產品安全輿論,我們哪一樁都不能攤上。一年十幾個億的銷量,一點安全問題都不能出;出一點問題,漁業社社員就全毀了”。金鹿漁業合作社社長高李松言語之間的食品安全壓力很大。
外要面對巨大的銷售市場和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消費者,內要面對包括16個水產養殖大戶在內的79名社員、3.3萬畝水面、每年產出的2.1萬噸商品魚,養安全的魚、健康的魚,不能不是這個合作社模式典范的頭等大事。
壓力之下,合作社的漁老板們模仿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簡稱FDA,即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成立了一個FDO(Food and Drug Office)——水產食品安全管理辦公室,專門監控水產食品的安全與達標。“每一條魚都是‘責任魚’,從魚的放養、中途管理、投入品時間劑量,甚至到漁民的文化程度、培訓程度等,全程記錄監控。”
FDO從今年3月26日起開始運作。每一個養殖塘口配備一本FDO監控手冊,手冊第一頁上用紅色字體開列出32種禁用漁藥清單,接下來是無公害淡水養殖的17種水質要求,4種漁藥殘留限量,26種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常用漁藥的使用方法和休藥期——對此,每一塘的社員和監督員都要進行培訓。
王鳳懷監督的是四岔河的爍眾養殖場塘口,一共650畝。在FDO點開他的記錄,有詳盡數據、有反映養殖環境的現場照片。1號塘,3月10日放養0.65萬尾花鰱,16日放養0.81萬尾白鰱,28日放養32.56萬尾銀鯽;2號塘,分別在3月的27、29、31日放養了近30萬尾魚;3號塘也在3月29和31日放養了近1萬尾花鰱和白鰱。藥物使用方面,4月1日和3日,分別以潑澆方式使用了“原碘”,用藥量都是18kg。還有飼料投放情況,3月26日、28日、30日,4月1日、2日、3日,投飼量、名稱、來源,一一記錄在案。
海邊的風真大,副社長吳益中的聲音在塘口的風里直打飄:“這個季節魚容易得赤皮病,我們都是到正規的魚病防治藥店按照嚴格配方下藥,這個不能開玩笑的,就像人看病一樣。”吳益中是老養殖戶,能拿得出七八年的養殖資料,每年拿出來對照掌握魚情。“現在入了合作社,打統一的品牌,所有的社員都要統一標準,統一監管,否則要砸牌子的。”
食品安全的壓力逼迫得高李松帶著社員們不斷向技術鏈的前端“沖”,他們成立自己的漁藥門市部,為社員統一配藥;還沖到了健康養魚的源頭——水質。漁業社和高校合作辦廠研制生物制劑,生產光合細菌、EM復合菌、牙孢桿菌等五六個菌種。目前有60%的水面都投放了這些菌種,水質環境大為改善,為少用藥、不用藥創造了條件。成都回魚市場,金鹿漁業合作社占到一半份額。高李松說,我們的魚和競爭對手的魚往一起放,魚色就不一樣,他們的就賣不掉,水質不同啊!
這個工廠使合作社養魚成本大為提高。但漁老板們說話豪氣:“我們先把這個事做起來,有多少回報不管。長遠看,對我們品牌是有利的。到一定時候,國家提高養魚水質標準,我們就先達標,有大回報了。”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