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天津市大港區獲悉,今年以來,該區以發展設施漁業為龍頭,不斷加強品種改良和良種選育工作,以現代化無公害水產品生態養殖新模式全力推進工廠化水產品養殖業發展。目前,該區養殖品種主要以大西洋牙鲆、褐斑牙鲆、南美白對蝦及三疣梭子蟹等水產品為主,海淡水養殖總面積已發展到7萬多畝。到今年底,水產品產量可達6300噸,預計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屆時,該區無公害養殖基地比例將達到95%。
近年來,大港區充分發揮鄰近渤海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幫助漁民解決資金和技術難題,鼓勵和扶持該區漁民由傳統的捕撈生產向陸地海淡水養殖業發展,變“吃海”為“養海”,不斷增加漁民的經濟收入。今年以來,該區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著力搞好漁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廣,大力發展設施漁業,通過維修溫室大棚和改造千畝池塘,進一步推進無公害產品養殖基地建設,提升水產品質量。此外,該區還大力推廣北大港水庫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不斷完善產業帶建設,在太平鎮竇莊子建設面積1270畝的海珍品優勢產業帶養殖示范園區,在古林街馬棚口二村建設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全力打造濱海新區南部特色、高效、安全的生態漁業養殖鏈,形成了以“漁”養海、以“漁”養水的天然可循環新模式。
如今,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愿意到海邊船頭或魚池田間,享受出海打魚、休閑垂釣的樂趣。現代生態漁業讓大港的漁民們得到了更多實惠。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