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北海早報:有2000年歷史的廣西合浦古珠池烏泥池珍珠養殖場,上千萬只珠貝安然度過了50年一遇的寒凍天氣;而與之相鄰的防城港白龍尾海域的珍珠養殖場的珠貝,卻在今年的寒凍中全軍覆沒。
海洋專家稱,烏泥池珍珠之所以能碩果僅存,與千年古珠池的水深、水溫適中和風浪小有關,也與靠近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珠貝能得到豐富的生物餌料有著極大的關系。
北部灣是中國唯一養殖海水珍珠的海域。今年的寒凍天氣對整個北部灣的珍珠養殖造成了巨大影響。記者從北海珍珠行業協會了解到,防城港白龍尾海域是廣西較大的珍珠養殖場所,在這次寒凍天氣中,該海域的大中小珠貝幾乎無一幸免。在該海域養珠的合浦珠農林先生說,他養殖的“海優一號”珠貝比較耐寒,但凍死率還是達到90%以上,損失30萬元。而他周邊的其他養殖戶的珠貝,則全部被凍死。
北海市營盤鎮是著名的“南珠之鄉”。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除了中珠貝受影響較小外,養殖戶原計劃在年后插核的大貝和一些去年才放養的小貝全部死亡,損失達70%。
眼下正值珍珠插核的季節,可是營盤鎮以養珍珠為主業的黃稍村、彬定村、川江村和彬塘村,準備插核的養殖戶只有十幾戶,而往年這4個村的珍珠養殖戶有2000多戶。由于今年珍珠種苗損失大,目前養殖戶還得到廣東去購買種苗。
在此次寒凍天氣中逃過一劫的烏泥池珍珠養殖場,是名聲久遠的7個古珠池之一。清康熙年間成書的《粵閩巡視紀略》就有7個古珠池的記錄:“相傳有七:曰青鶯、曰斷望、曰楊梅、曰烏泥、曰白沙、曰平江、曰海渚,俱在冠頭嶺外大海中,上下相去約一百八十三里。”
如今,文中提到的7個古珠池僅剩下烏泥池了,它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古珠池。合浦東園珍珠養殖場在這片2000多畝的海域里,養殖了各類珠貝1000多萬只。這一海域成了北部灣寒凍中碩果僅存的養殖點,珠貝存活率超過90%。
在該養殖場開展研究工作的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劉健教授介紹說,烏泥海域是歷史上出產天然珍珠的珠池,它有特殊的海域環境。這里水深、水溫適中,風浪小,海盆地內還生長著海草。而且,這里靠近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的落葉和浮生物,給珠貝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生物餌料。較好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幫助珠貝經受住了持續低溫陰雨天氣的考驗。另外,也得益于他們采用了新的技術:養殖場采取深水吊養和低密度養殖,每籠珍珠不到其他養殖戶數量的一半,保證了餌料相對充足。
據了解,烏泥池靠近中國海草保護區,該養殖場目前正在補種海草,不斷改善海域生態環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