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湛江關區的水產品出口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現已成為我國水產品出口的重要基地,尤其羅非魚出口更是一枝獨秀。據湛江海關統計,湛江關區的羅非魚出口在連續多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前10個月共出口羅非魚1.86萬噸,創匯4400萬美元, 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9.8%和35.4%,出口量約占全國的三成,創歷史同期新高。
海關統計數據表明,湛江關區羅非魚出口有四大特點:一是高附加值魚片出口增幅較大,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前10個月湛江關區高附加值的凍羅非魚片出口1.25萬噸,總值3700多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0.3%和37.3%;凍羅非魚0.52萬噸,總值500多萬美元,分別下降12.9%和3.4%;羅非魚皮、魚鱗出口創匯152萬美元,去年同期無出口;二是出口均價有所增長。前10個月湛江關區凍羅非魚出口均價為979美元/噸,增長11%,凍羅非魚片均價為2979美元/噸,增長5.3%;三是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前10個月湛江關區羅非魚加工產品出口往美國1.4萬噸,增長27.7%,占出口總量的75.3%;銷往歐盟98.4噸,總值34.9萬美元,去年無出口往歐盟;四是外商投資企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民營企業增幅迅猛。前10個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羅非魚加工產品1.04萬噸,同比增長53%,占出口總量的55.8%,下降7.5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0.77萬噸,增長41.2%。
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珠海、汕頭、佛山等周邊地區羅非魚產業化生產基地的建成,以及歐、美、日對我國水海產品的壁壘高駐,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強,湛江關區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不能盲目樂觀。湛江關區要做大做強羅非魚加工產業,除了生產企業需要苦練內功,提高產品質量,加大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重外,還要汲取對蝦產業的經驗教訓,避免為爭奪市場競相壓價的行為,建立健全符合國際通用準則的管理制度、財會制度和建立出口風險預警機制,爭取產業保護的主動權,謹防國外反傾銷制裁。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