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揚州晚報資訊:今年3月和4月,江蘇揚州寶應湖中華鱉先后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寶應首創的生態養殖方法成為其連獲殊榮的法寶。
故意營造的野生環境
200余畝水面被楊樹隔成眾多池塘,池塘上覆滿綠色浮萍,幾排蘆葦在水邊茂盛地生長。如果天氣好,水下的中華鱉會爬到水邊曬太陽。這是故意為中華鱉營造的野生環境。寶應水產局副局長葉國平告訴記者,中華鱉在全國分布很廣,而在寶應一帶,野生中華鱉就生活在星羅棋布的湖泊池塘中。
在繁育場內,被分隔開的水塘下,又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最主要的方式是將中華鱉同四大家魚等放養在一起,與其說是養鱉,不如說在養魚,因為中華鱉的主要食物是自然死掉的魚類,必要時才會為其投放專門的餌料。
慢工養出高貴身價
不過,這樣的養殖方式,和其他地方通行的溫室養殖中華鱉相比,鱉的生長周期相當慢。溫室中,中華鱉養16個月即可以上市,而在這種“仿野生”的環境中,則需要耐心地等上3年,這一生長周期和純野生鱉相差無幾。
然而正是由于這種順應自然的方式,寶應湖中華鱉才具有獨特的“氣質”:體表光滑,膠質蛋白含量高,嚼起來有一種“黏絲絲的感覺”。 這也使中華鱉有著昂貴的身價,目前,溫室鱉的市場價一般在每斤20元左右,而寶應湖中華鱉一般每斤能賣50—60元,規格大的則可以達到每斤100多元。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