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日報資訊:
大棚完成育苗任務,掀了棚頂,又成了露天蝦塘。倪國耀每天要在塘邊走上好幾圈,檢查水質,察看蝦情
南美白對蝦養殖第一季的畝凈利就達1.2萬元 養殖秘訣:提前一月大棚育苗,一年養殖兩季時下正是南美白對蝦大批量上市之時,而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益農鎮利圍村的倪國耀、王祥木和俞國民3位養殖戶早在兩個月前就銷售一空,鈔票進口袋了,第二批南美白對蝦也將在9月份起捕.中國水產養殖網.今年,這3位養殖戶第一季的畝凈利就達1.2萬元,是普通養殖戶畝利潤的2到3倍,創下了蕭山區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最好收益。
這些天,3位養殖戶的手機都成了熱線,有來請教養蝦經驗的,來證實消息的,來祝賀的……大伙兒說,中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頻頻得金牌,而今年蕭山養蝦的金牌則被這3位養蝦兄弟摘走了。
3個“養蝦冠軍”的養殖秘訣是:提前一月大棚育苗,一年養殖兩季。
打破“靠天吃飯”的慣例
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是一種耐高溫蝦類,其養殖被稱為是靠天吃飯的行業,風險難料。每年的梅雨季節、臺風季節都是坎。一旦遭遇臺風、暴雨,蝦塘水溫驟降就會導致死蝦。今年,由于梅雨期降雨時間長,雨量大,30%的對蝦起病死亡.中國水產養殖網.2006年則“風調雨順”,益農的南美白對蝦平均畝收益超過了7600元。正因為每年的氣候變化情況難以預測,養蝦能否豐收還得老天說了算,養蝦大戶“一年哀愁一年喜”的局面在所難免。
如何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賺穩這筆錢?有著五六年養蝦經驗的倪國耀、王祥木、俞國民這3個30多歲的年輕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養蝦的方法和思路,但一直摸不著門道。去年,三圍村菜農靠大棚種植蔬菜取得每畝收益2.2萬元一事激發了他們的靈感:是不是也可以借鑒大棚種植蔬菜的方式來養蝦,走大棚養殖之路?3個人說干就干,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僅半年時間,就積累了一套“養蝦經”。
提前一月大棚育苗
由于蝦苗種小得像幼蚊,要在20攝氏度以上的水溫里才能成活。三四月份,露天池塘水溫較低,幼苗不容易成活,要延遲到5月初天氣轉暖才能放苗,成蝦7月底才能上市。而搭了大棚可以使水溫增加6-8攝氏度,最適合南美白對蝦的生長。今年初,倪國耀就把一只半畝左右的池塘列為育苗池塘,在做好常規的清塘消毒工作以后,他投入1萬多元搭了一個鋼竹混合大棚,在塘底敷設好增氧管道等附屬設施。3月底,倪國耀就在大棚中暫養了320萬尾蝦苗,比傳統育苗時間足足提前了一個多月。40天后,倪國耀將幼蝦投放到露天池塘里,讓它們去適應“外面的世界”。
“育苗提前一個月,就可以避開兩個高風險期。一是梅雨季節。因為此時蝦已經長大了,不容易起病。二是臺風影響。七八月份是臺風多發期,因為提前一個月育苗,6月份就可起捕,所以就不會受到臺風影響。避開了這兩個高風險期,就好比給蝦參加了保險,養蝦就有了保障.中國水產養殖網.還有一個優勢,提前一個月上市,可以避開南美白對蝦集中上市的旺季,贏取更大的市場更好的收益。而絕大多數養殖戶是5月份育苗,勢必要受到梅雨和臺風的影響,損失就在所難免。同時,因為對蝦集中上市,不容易賣出好價錢。”
“此外,選好品種是關鍵。”倪國耀介紹說,今年的梅雨季節對廣大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是個考驗,許多對蝦染病,有些甚至全軍覆沒。但倪國耀、王祥木、俞國民3位養殖戶卻輕松度過了這一難關。俞國民說,選好品種是養好蝦的第一關。原來,一般養殖戶選擇品種比較隨意,品種較雜。而他們3人都選用了廣東產的“正大苗種”,雖然這一品種比普通的品種價格要貴一半左右,但這一品種成活率高,抗風險能力強。
一年養兩季效益“倍幾倍”
眼下,利圍村的南美白對蝦開始大批量起塘,而3位“養蝦冠軍”的第二批南美白對蝦幼苗早已完成大棚育苗,7月上旬已投放到露天池塘里養殖,到9月下旬就可上市了。俞國民說,此時正值秋季,是白對蝦銷售的黃金季節,賣價就會更好。而別人這時候的蝦早已賣完了。“別人一年養一季,我們一年養兩季。所以第二季的對蝦,是‘白賺’的。”用俞國民的話說,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以后不再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完全可以“人控”了。
筆者從益農鎮農辦證實,倪國耀承包的40多畝南美白對蝦,畝產400多公斤,今年6月份時賣出了每公斤36元的高價,總產值達70多萬元,畝凈利1.2萬元.王祥木和俞國民分別承包的10多畝蝦形勢也同樣很好。而一般的養殖戶畝效益在3000到4000元左右。
據了解,利圍村是一個南美白對蝦的專業養殖村,已有近10年的養殖歷史,全村有600多畝養殖基地。因為“靠天吃飯”的原因,養殖戶們的經濟效益時好時壞。而倪國耀等3人提前一月大棚育苗、一年養殖兩季的模式無疑為利圍村的對蝦養殖業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利圍村村黨支部書記金炳賢說:“大棚育苗是條新路子,這一技術已基本成熟,明年我們打算在全村范圍內推廣。”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