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家授予的“中國鱘鰉魚之鄉”稱號的撫遠縣,有效地利用和保護鱘鰉魚的資源出發,一手抓資源保護,一手抓優勢開發,實現了鱘鰉魚產業的可持續利用、經營與保護。
近日,撫遠縣首批人工養殖的商品鱘鰉魚開始大規模上市,這標志著鱘鰉魚在中國高寒地區人工養殖實現了新突破。
在現場上,撫遠縣鱘鰉魚繁育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縣水產局長曲興才正與同事們一起將鮮活的商品鱘鰉魚從網箱養殖基地中捕撈裝車經哈爾濱銷往全國市場。據屈興財介紹說,鱘鰉魚是鱘魚和鰉魚的總稱,同屬鱘科魚類。起原于13000萬年前,全世界現存約28種,我國有8種。其中,有捕撈和經濟價值的只有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和達氏鰉2種。以前我省市場銷售的商品魚都是從南方養殖后運進來的,利潤都讓人家掙走了,每每談及此事我們感覺臉紅和羞愧。
撫遠縣委副書記張慶艷介紹說,撫遠縣位于黑龍江、烏蘇里江沿岸,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鱘鰉魚捕撈業是撫遠縣的支柱產業,鱘鰉魚占全縣財政收入1200萬元的50%。九十年代只捕不養,重捕輕養,使鱘鰉魚資源迅速減少,捕撈業占全縣財政收入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到5%,漁民人均收入降到1000元以下。為了使撫遠縣的鱘鰉魚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通過學習和研究,在1998年成功實現了野生鱘鰉魚卵人工受精、孵化魚苗的技術。但是由于無法解決北方高寒地區特有養殖的技術難題,所以鱘鰉魚產業形成了北方生,南方養的尷尬局面。通過水產技術人員的聯合攻關,先后解決了飼料和網箱養殖等技術難題。在2004年利用國內最規范的淡水網箱養殖技術,向禁區發起了挑戰。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去年冬季終于攻克了人工加氧和增加溫度兩項技術難關,獲得了95%的越冬成活率。
目前,僅出售養殖鱘鰉魚的商品魚就可實現經濟效益72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