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漁業報資訊:湖北石首市高基廟鎮汪家垱漁場,有35戶專業養殖戶,精養水面550畝,他們獨辟蹊徑,巧用魚鱉混養模式養魚,每年人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僅甲魚一項每畝平均就可純增加4000元~5000元收入,汪家垱漁場也因此成了當地靠養殖新模式致富的一面旗幟。如今,在該場一排排整齊化一的標準化魚池周圍,隨處可見人歡魚躍的熱鬧場景。
近幾年,野生甲魚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市場上銷售的甲魚以溫室工廠化養殖的為主,但這些甲魚營養價值不如野生甲魚,而且由于養殖密度大,用藥多,不受消費者歡迎。而在池塘里養殖的混養甲魚基本上保持了野生甲魚的外形、口味和營養價值,雖然價格相當于工廠化養殖甲魚的兩倍以上,還是擁有很大市場需求量。以李新貴為主的汪家垱漁場漁民看中這一點,從2003年開始,逐步在精養魚池中套養甲魚,實行魚鱉混養,用這種方式養殖的甲魚不需另投飼料,成本低廉,價格較高,養殖效益大大高于工廠化養殖。
目前該場生產的所有成鱉廣銷上海、江蘇、浙江等市場,倍受眾多消費者親睞。
面對前來“取經”的水產養殖戶,汪家垱漁場人總是喜滋滋地介紹兩點經驗:
一是注重放養密度。一畝魚塘投放50只~60只甲魚為宜,年產30公斤~50公斤商品甲魚,不算養魚收入,單甲魚每畝平均可獲凈利4000元~5000元,不但提高了養殖效益,還可大大降低單獨養殖成魚或甲魚的風險。
二是注重搭配魚種。魚、鱉混養,仍然可以養殖濾食性的鰱魚、鳙魚和草魚、鯉魚和其他成魚。每畝水面放養規格為20厘米以上的大魚種500尾左右,其中鏈魚200尾~300尾,草魚60尾~100尾,鳙魚50尾~70尾,鯽魚50尾~70尾。日常投餌重點對象是草魚、鯉魚、鳊魚,還可在混養池中投放懷胚的活螺螄,即在當年4月底至5月初,每畝水面投放300千克成螺,這樣能增殖新螺150千克,不斷供應成鱉食用。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