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商報資訊:
| |||||
一只小小的禾蟲竟然也能掙來大錢。“我去年承包了80畝禾蟲灘,在水質條件不是非常好的情況下,仍出產了1500多公斤,售價為每公斤120多元,總收入20多萬元!”昨日,神灣鎮芒沖村農民王伯根告訴記者。市場上即使每公斤禾蟲叫價到了120元,但依然供不應求。
“綠色食品”受市場追捧
《本草綱目拾遺》中如是寫道:“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云食之補脾健胃”。禾蟲屬綠色食品,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視作盤中佳肴,受到眾多食客的青睞。
昨日,記者趕在農歷九月初禾蟲出產前,棄車登船,穿越灘涂,撥開水草,來到了神灣鎮獨具特色的禾蟲“護殖”地。據神灣鎮禾蟲協會會長陳金煥介紹,禾蟲其色金黃帶紅雜綠,樣子不怎么好看,但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它蟲身豐腴,含漿飽滿,多棲身于咸淡水交匯的稻田表土層,以禾為食,身長3—4厘米。禾蟲可以煎、煮、蒸、燉,而禾蟲蒸蛋、酥炸禾蟲、禾蟲湯等菜肴滋味十足,令人回味無窮。因此,禾蟲受到食客追捧。
之所以用“護殖”一詞,當地農人解釋說,禾蟲不像其他的水產品那樣完全靠種苗放養生長而成,而是完全靠純自然條件生長,水質稍差便產量大減;為便于管護,再加上一道“圍堰”將禾蟲灘和江河水隔離開來,因此稱之為“護殖”。
“護殖”的方法非常科學。在神灣鎮竹排村禾蟲灘,記者看到,這里的禾蟲灘利用了“生物鏈”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水塘里養鴨,其排出的糞便作為養分茁壯了塘里的水草,而喜食水草的禾蟲就可以獲得充足的食物來源,同時,肥美的禾蟲也成為了鴨子的食物,如此循環。
部門合作發展特色水產
由于禾蟲完全憑純自然條件生長,自然產量有限,僅僅在廣東省內就供不應求,僅部分可輸往澳門。禾蟲經銷商黃彬強告訴記者,今年雨水豐沛,水質很好,預計禾蟲的產量會好于往年。“銷售禾蟲時,搶購的場面很是熱鬧。最多的時候,在神灣市場幾小時內就可以銷售掉4000公斤的禾蟲,我銷售的這個最高紀錄至今無人打破!”黃彬強自豪地說。
神灣鎮農業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神灣鎮地處咸淡水交匯處,發展禾蟲護養的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鎮可供護養禾蟲的灘涂地達3900多畝。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也看到了發展禾蟲“護殖”的美好前景,準備和中山市及神灣鎮海洋漁業部門合作,設立禾蟲生態護殖基地,進一步發展壯大這一特色水產品。
據了解,五月的禾蟲稱為“荔枝蟲”,蟲體較小;九月收獲的稱“秋蟲”,比較肥美。“目前禾蟲身價暴漲,每公斤漲到叫價120元了,但人們為了進補和保健仍持幣待購。可以預見,禾蟲搶購的熱鬧場面即將上演。”黃彬強充滿自信地說。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