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嘉興日報資訊:浙江省桐鄉市大麻鎮湘漾村農民沈有康現在有了一個新的職業——漁民,不過他的魚并不養在魚塘里,而是向村委會租了條河道進行養殖。這種模式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增加了收入,成為不少行政村實施河道長效管理的“絕招”。
今年5月,大麻鎮湘漾村對村內河道實施了整治,清淤、打撈漂浮物,河水恢復了清澈的原貌。可接下來的長效保潔工作怎么做?“應該把村里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村干部琢磨開了。大麻鎮的水質比較好,主要集中在湘漾村、海華村、百富村等地,因此這里水產業特別發達。何不把河道租給農民,讓村民養魚,讓魚來“管理”河道。
通知一發布出去,不少村民紛紛表示要求租河道。由于重點在于河道管理,租金也特別便宜,每畝使用面積河道租金20元。考慮到養殖條件,一般都選擇為內河。
沈有康平時在廠里上班,但一直對養魚“情有獨鐘”,可沒有合適的機會。“進園區搞規模養殖成本太大,可放河道里養魚就簡單多了。”沈有康在河道里養了鰱魚、鳙魚、草魚,平時也不用刻意管理,河道攔上籪,投放點青飼料,成本很低。
其實早在三年前,大麻鎮海華村就已通過這一模式來保潔河道了。走進海華村,河道碧波漣漣,清澈的河面上張了不少漁網,幾個農民正搖著船在河中投食。村黨支部書記鄧永根介紹,全村28公里長的河道完成整治后,其中一半以上都出租給農戶搞水產養殖。
可魚怎么來“管理”河道呢?“魚可以讓水環境生態平衡,要養好魚,必須有好的水質,這就促使農民更好改善水質,所以作用是互促的。”鄧永根說.村民老顧就在家門口承包了一段河道,經過幾年的養殖,他早已琢磨出一套“養魚經”。投放的魚苗密度不能過多,但卻要比魚塘多一點,因為河道養魚損耗多。鰱魚、鳙魚的飼養比例比草魚多,因為鰱魚、鳙魚吃的多是浮游生植物,能凈化水質,而草魚需要喂青飼料,喂多了,會影響水質。靠閑暇養魚的老顧一年有四五千元收入。
當然,河道養魚也不影響通行,海華村選擇出租的河道多為岔道,平時“船跡罕至”,攔魚的籪都是活籪,即便有船經過,籪也可以隨著船進出自動沉浮。
這幾年,海華村河道管理效果明顯,水質不斷改進。諸暨人詹建海慕名來到海華村承包了河道養珍珠。“珍珠很挑環境,可這里養的珍珠個大,質量好,每年能有20多萬元收益呢。”詹建海高興地說。
租河養魚,不用增設保潔員,一舉多得的好事讓村干部樂開懷。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