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常州日報資訊:記者上周在江蘇省常州金壇市金城鎮水產養殖基地看到,一條條又大又肥的“熱水魚”從河中捕撈出來,村民欣喜地把魚裝入箱中。
如何高產高效養魚,一直是金城鎮水產部門和養殖戶探討的課題。通過幾年實踐,金城鎮白龍蕩村民周仁芳等150多名常規魚養殖戶,根據夏季氣溫高河水較熱的特征,終于創出了一條獨特的養殖方法:輪捕輪放,高密養殖。在白龍蕩、后陽等村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金城鎮正在推廣高密度養殖新模式,以草魚為主、不同苗種投放為輔,確保養殖戶每季都有成品魚上市,每月都可捕撈一次,促使資金快速周轉。據培豐村張建國介紹,他今年的18畝魚塘已捕撈3次了,共出售熱水魚1.6萬公斤,實現產值16萬元。預計下4個月仍有兩批常規魚出售,產量不下1.3萬公斤,除去飼料、電費、藥劑、魚苗及人工工資等成本外,18畝魚塘的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
勤捕勤售、輪捕輪放是“熱水魚”養殖戶在實踐中得出的成功經驗。每到夏季,市場上成品魚不多,尤其是2-3公斤左右的草魚和0.5公斤左右的鯽魚偏少,市場價格相當誘人。再加上金壇盛行魚火鍋,吞吐量大,常規魚一下子成了“香餑餑”.金城鎮農林辦發現這一契機后,立即作出思路性引導,鎮政府也在政策上進行扶持,先后動員后陽、白龍蕩、大亭等8個村委的150多名常規魚養殖戶抱團養殖熱水魚,建立金城鎮高密度常規魚養殖示范基地。鎮漁政員謝儀君告訴記者,粗放魚塘的最高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而高密度養殖的畝投苗量就達400公斤,一般“熱水魚”養殖戶的畝產量均在1噸左右,而高產戶的產量均超過2噸。
捕了放,放了捕,一年四季不間斷出售成品魚。于是,該鎮“熱水魚”養殖戶干脆趁熱打鐵,在提高產量上動足腦筋,一改過去以鰱魚、鯽魚養殖為主變成了以草魚養殖為主、以鯽魚等養殖為輔的策略,利用草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等特點,填補了“熱水魚”在市場量上的空缺,收效極為明顯。據統計,目前該鎮“熱水魚”養殖面積已達3800多畝,平均畝效益在3000-5000元之間。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