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養殖讓相城區陽澄湖鎮消涇村的農民嘗足了甜頭。 9月初的一天下午,村黨總支副書記顧志明來到村里十畝灘的1000畝蝦蟹混養示范基地,劃著小船下池檢查“阿科曼”生物水處理裝置,看到處理效果明顯,不由得估算起今年的收成來:由于池水質量高,1000畝蝦蟹混養起碼能增收150萬元,在基地的帶動下,全村10150畝水產養殖畝均能增收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2000元。
消涇村位于陽澄湖北岸,是陽澄湖大閘蟹和青蝦的主要生產基地,全村667戶農戶,620戶以養蝦養蟹為業。前幾年,村里辦起了批發交易市場,專業經營陽澄湖地區生產的青蝦和大閘蟹,260個攤位,年成交額超過2億元。去年4月,村里成立了蝦蟹產銷合作社,聯合620戶養殖農戶形成“合作社+市場+基地+農戶”的產銷聯合體,以資本、技術、服務為紐帶,帶動農戶在科學養殖中提高收入。
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對老化的養殖池塘進行改造,消涇農民在十畝灘上開發建設了一個1000畝的示范基地,展開一系列科學養殖的嘗試。
創新養殖模式是消涇農民依托合作社展開的一種探索。養殖農民們通過在池塘中種植水草、投養螺螄等,實施池塘套養,把原來單一的養殖結構調整為以蝦蟹為主套養花白鰱、鱖魚的方式,既調優了養殖結構,又開辟了增效途徑。
消涇農民還在創新養殖技術上下功夫,與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開發綠色養殖用水預處理技術和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引進美國“阿科曼”生物高科技水處理技術,通過在養殖池塘中安裝形似過濾網的生物片,建立水中生物載體群,進行養殖用水的凈化預處理和內循環過濾,優化養殖水環境。與此同時,把微孔增氧技術應用到池塘蝦蟹混養中,1000畝示范基地全部實行了微孔增氧,在循環利用池塘內水的同時,有效減少養殖池水中的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污染源。
消涇農民科學養殖獲得了豐收。去年,620戶養殖農民養殖收入超過了5000萬元,全村農民人均人均純收入10500元,“十畝灘”蝦蟹混養基地被列為省級“高效漁業”示范養殖基地,蝦蟹產銷合作社擁有的“碧波”、“姑蘇水鄉”、“菊花”、“陽澄之島”牌大閘蟹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