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CCTV《致富經》欄目9月19日播出《廣東小伙西部創業》。以下為節目實錄:
這是江西省萬年縣一家普通的路邊店,小店面積不大,只有20幾個平方,可是店里面的東西卻賣價驚人。
珍珠店店主夏清華:““這個一粒珠子差不多13毫米左右,這個一粒一粒的,表皮很光滑,而且圓潤度非常好,像這個在大城市地方,一粒10幾萬元錢也是很正常的。”
記者:“在你們這里呢?”
珍珠店店主夏清華:“我們這里也就是1萬多元錢。”
記者:“一萬幾?”
珍珠店店主夏清華:“差不多不會超過2萬元,1。8萬元左右。”
在萬年縣的縣城里,大街小巷都能見到珍珠店的蹤影,那些珍珠店里也都不缺少上萬元一粒的珍珠。不過萬年人非常清楚,上萬元一粒的珍珠盡管身價高昂,卻無法遮掩全行業面臨的危機。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水平:“像1997年的時候,我們這個鈕扣珠價格已經賣到了2。3萬元錢500克了。”
記者:“500克?”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水平:“500克2。3萬元,那現在就是不一樣了。”
記者:“現在多少?”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水平:“那現在就是成幾百塊了500克。”
珍珠價格的急劇走低和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萬年縣是我國淡水珍珠的主產地,養殖面積一度達到2萬畝,年產珍珠 25噸,產量大質量低,直接影響了產業的效益。
江西省萬年縣水產局局長吳凡:“我們中國的珍珠在世界上產量是達到了95%,但是實際上這個產值只有世界的1 0%到15%這個檔次,外面的珍珠為什么能能夠賺錢,關鍵就是這個珠寶級的珍珠。”
就在珍珠市場一片慌亂的時候,有些人找到了突圍的方向,其中就有一個叫丁文軍的人。
丁文軍是萬年縣珍珠研究所的所長,珍珠市場的行情他了如指掌,要提高產業的效益,就要培育大規格的珍珠。
江西省萬年縣珍珠科研所所長丁文軍:“規格上不去,就不值錢,所以我們這么多年都一直想辦法怎么去培育這個大規格。”
丁文軍想養大個的珍珠,誰都知道大個珍珠值錢,可是如何生產大個的珍珠呢?
2005年,丁文軍從省里得到了一個消息,江西省引進了一種叫做池蝶蚌的河蚌準備推廣,這個消息讓丁文軍看到了生產大個珍珠的希望。
萬年縣珍珠科研所所長丁文軍:“從我知道我大學畢業開始就一直在找這個東西,我們知道池蝶蚌是日本的特有品種。”
那么為什么池蝶蚌能讓丁文軍牽腸掛肚了十幾年,為什么這種河蚌讓丁文軍看到了希望,這還得從珍珠的養殖說起。
2008年8月初,記者在萬年縣正巧碰到了一個養殖戶正在種蚌,這是養殖珍珠的第一個環節。
記者:“現在你放里的這個東西是什么東西?”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蘭紅:“這個是用蚌殼做成的。 ”
記者:““蚌殼是指這種殼嗎? ”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蘭紅:““對,就是這種蚌殼。”
記者:““打磨出來的東西。”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蘭紅:““對,打磨出來的。”
記者:“怎么種下去?”
江西省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蘭紅:“先打下口,再放這兩個小片下去,再用這個蚌肉搞點小片,就是像這種小片,搞一點這個片出來,就再放下去,就會變成珍珠,就包一層,包起來就成了珍珠嗎。”
在當地,用蚌殼磨成的片叫珍珠片,放在珍珠片上的那小塊切片叫細胞片,是由蚌體內的外套膜切割而成,外套膜細胞分裂后裹住珍珠片就長成了珍珠。
在萬年,用來培育珍珠的蚌叫三角帆蚌,而在丁文軍看來,池蝶蚌比三角帆蚌更容易養出大個的珍珠。
萬年縣珍珠科研所所長丁文軍:“它那個池蝶蚌的那個殼寬是三角帆蚌的1。23倍,那個外套膜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1。78倍,它那個珍珠的生長速度是三角帆蚌的2。08倍,它這個綜合對比,整個來說它育珠的性能比三角帆蚌好多了 ,它比較容易出那種大規格的珍珠。”
丁文軍想在全縣推廣池蝶蚌來生產珍珠,但購苗、租用水面、3年的養殖周期的投入,丁文軍發現,憑自己的經濟實力是做不到的。
曹士廣是丁文軍的高中同學,在萬年縣從事房地產生意,在尋找新的投資項目的時候,他對大個珍珠利潤產生了興趣。
江西省萬年縣鳳珠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士廣:“我看好的前景,那就是珠寶的行情價格比較好。”
曹士廣說的珠寶,指的就是珠寶級珍珠,特級珍珠。珠寶級珍珠要求珍珠直徑在12毫米以上,光澤好,無瑕疵,并且珍珠層厚度要達到3毫米以上。曹士廣想投資珠寶級珍珠,首先就要有珠寶級珍珠的供貨渠道,但這樣的珍珠萬里挑一,在一畝養殖的珍珠里能碰上一兩粒都是很好的結果了。正在曹士廣猶豫的時候,他聽說了老同學丁文軍引進池蝶蚌的事。
江西省萬年縣鳳珠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士廣:“原來我們傳統的那個三角帆蚌產量品質還是有一定的缺陷性,有這個新的產品呢,我堅信這個市場行情不會差。”
一個想推廣池蝶蚌,并通過繁育種苗獲得效益;一個想培育珠寶及珍珠的供貨渠道,丁文軍和曹士廣二人一拍即合, 共同出資建起了池蝶蚌的繁育場。
2005年,丁文軍和曹士廣開始在萬年縣推廣池蝶蚌。在前期推廣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很難改變的事實,當地人不太愿意放棄沿用多年的三角帆蚌而改換池蝶蚌。為了快速打開局面,丁文軍想到了一個辦法。
萬年縣珍珠科研所所長丁文軍:“如果是太小的,一家一戶10畝,20畝的那推廣就沒什么意思了,他的養殖面積比較大,如果他這個都接受了,通過那些養殖大戶再往外推就更容易了,所以我們肯定要找養殖大戶了。”
靠養殖大戶帶動來推廣池蝶蚌,按照這個思路,萬年縣的珍珠養殖大戶黃從銀進入了丁文軍和曹士廣的視線。
黃從銀是萬年縣珍珠養殖大戶,他養了20多年珍珠,在全國有將近一千畝的珍珠養殖基地。當丁文軍找到他時,他對池蝶蚌并不感興趣。
珍珠養殖戶黃從銀:““開始我不想養的。”
記者:“為什么?”
珍珠養殖戶黃從銀:“這個不知道這個底細,怎么好養呢。”
黃從銀不敢貿然養殖池蝶蚌,而曹士廣急于推廣池蝶蚌,雙方在池蝶蚌上斗起了心眼。最終,曹士廣決定給黃從銀免費提供池蝶蚌,而在雙方的溝通中,黃從銀的心態也有了變化。
珍珠養殖戶黃從銀:“現在都是尖端的東西比較值錢,沒有尖端的肯定上不去的,會癱掉的,會下跌的。”
既能拿到免費的池蝶蚌苗,還可能產出大個的珍珠,這樣的誘惑讓黃從銀放開了手腳。2006年上半年,他引進了 80多萬個小池蝶蚌,吊養在100畝的河面上。現在,池蝶蚌里大個的珍珠已經開始成型,產量也在向丁文軍預想的方向發展。
記者:“三角帆蚌和池蝶蚌比起來是不是池蝶蚌產生這么大個珍珠的概率會更高?”
珍珠養殖戶黃從銀:“概率高一點。”
記者:““能高多少呢? ”
珍珠養殖戶黃從銀:“比三角帆蚌起碼要高20%到30%。”
目前,市場上普通的珍珠售價在每公斤千元以下,而大規格的珍珠價格一公斤則在一萬元以上。大規格珍珠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現在,在示范戶的帶動下,萬年縣已有3000畝養殖基地用上了池蝶蚌。隨著大規格珍珠產量的提高,目前, 開始有更多的人在大規格珍珠上下起了功夫。
江西萬年珍珠集團董事長史光烈:““那我們通過建立產業集群,目前有幾家開始做這個以鉆石呀包括珍珠呀以金銀鑲嵌的這個產業,我們正在做,我相信這個市場前景一定會很好。”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