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28日,在湛江召開的湛江市水生生物保健品行業協會第一次年會上,38家從事蝦藥生產銷售的企業發起倡議,擬于明年1月1日起,將所有產品的銷售價格在現價格基礎上,提高20%。這是行業的第一次提價倡議,業內人士認為,提價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減少惡性競爭。
據了解,受今年上半年蝦病大暴發及原料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影響,蝦藥(指對蝦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蝦藥、肥水育藻、水質底質改良劑、微生物制劑、增氧劑、抗應激促長防病劑等)生產企業銷量大跌且利潤縮水。在蝦料輪番提價時,蝦藥企業一直處于觀望狀態,行業沒有主導市場走向的大企業,“誰也不敢率先提價”。
“現在利潤水平越來越低,還要賒銷,不提價企業就難以堅持下去了。”湛江市水生生物保健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海坤向記者表示。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壓力下,8月28日,在湛江市水生生物保健品行業協會第一次年會上,38家蝦藥企業發起倡議:從2009年1月1日起,將所有蝦藥產品的銷售價格提高20%。
“提價說明了這個行業目前已經到了十分困難的地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認為,這個行業長期以來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為了生存,價格戰一直是常用手段,想要讓大家行動一致很難。“現在他們能發起提價倡議,這在行業里還是首次。”該人士還表示,提價的實際效果關鍵看執行情況.“蝦料行業也經歷過多次提價,但有的時候,有的企業是明升暗降,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蝦藥行業的提價如果也一樣,那就沒有任何意義。”
針對微生態制劑行業尚無行業標準的現狀,此次年會上,該行業協會根據湛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管理科的要求,擬盡快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測技術規范。52名會員企業代表最后推薦協會秘書處、廣東海洋大學以及廣東綠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會員單位為制定“聯盟標準”技術委員會成員。
協會會長吳培章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用的微生態制劑使用量較大,大多數企業都是根據自定的企業標準進行生產經營,但企業內部的質量自控能力較差,而且各企業間同種產品的質量水平差距很大。因此,盡快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測技術規范非常必要,也是行業發展趨勢。
“我們通過組織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成立技術委員會,就是要利用科研單位的技術優勢,開展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以及相關標準的修訂,來帶動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吳培章補充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