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東方早報資訊:
 |
業內人士稱,各地大閘蟹上市量在逐步加大。 |
又到金秋蟹肥時節,與往年蘇南的陽澄湖和太湖大閘蟹“橫行”市場不同,今年地處蘇中蘇北的固城湖以及洪澤湖大閘蟹也加入到螃蟹大戰的行列,他們的目標頗為一致——搶占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螃蟹市場。
“陽太系”受困水質減產
陽澄湖大閘蟹素來聞名天下,號稱“螃蟹界的勞斯萊斯”,但隨著近年來太湖流域的水質問題日益嚴峻,太湖和陽澄湖不約而同地開始縮減圍養面積。
據了解,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最終產量預計約為1500噸,比去年的2100噸減少三成左右。另據太湖漁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林坤介紹,今年太湖大幅壓縮圍網養殖的水面面積后,太湖蟹總產量減少了20%。
雖然產量有較大幅度的縮減,但兩湖的水質狀況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陽太系”(陽澄湖、太湖系)大閘蟹養殖戶們一致表示今年大閘蟹的“吃口”將超過往年。今年“陽太系”大閘蟹個頭規格較之往年有5—10克的增長。據專家預測,預計價格會比去年同期增加5%~10%。
地處江蘇淮安的洪澤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據了解,洪澤湖盛產大閘蟹,從9月中旬上市以來,日均有2.5萬公斤大閘蟹運往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主要城市。
固城湖是江蘇省內生態保護最好的湖泊之一,預計今年可產優質固城湖螃蟹1.1萬噸。據高淳縣水產局局長陳賢明介紹,今年預計仍然會有近2000噸的螃蟹銷往上海,約占固城湖螃蟹總量的20%。
“蟹客”各取所需
四個同屬江蘇境內的大湖,四類同屬中華絨螯蟹的螃蟹,陽澄湖太湖大閘蟹依仗的是“世襲”的貴族路線,但受困水質減產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洪澤湖、固城湖等“后起之秀”也正抓住這么一個難得的機遇,憑借著“水清沙幼”的質地,力圖從“傳統老大”那兒分一杯羹。
對于這幾類螃蟹,長三角各地的“蟹客”們也有著不同的見解和選擇。有著“30年蟹齡”的上海市民過先生表示,他之前“只認陽澄湖”,但近幾年開始,“不再一味地只認陽澄湖,因為發覺口感早已不是從前那個模樣”。南京白領馬小姐則表示,“價格和口感更讓人關注,我選性價比高的”。而杭州企業主小宋則是更注重氣氛,“還是陽澄湖吧,我和朋友每年都專程開車去吃,都習慣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再過幾天就將進入吃大閘蟹的最佳時段,八成大閘蟹都已發育成熟,達到‘黃滿膏肥’的理想標準,各地大閘蟹上市量也在逐步加大。”江蘇四湖的大閘蟹內戰,激戰正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