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四川農村日報資訊:

在樂至縣特種水產產銷協會的基地,當飼養員輕輕地吹響一陣口哨、再拍幾聲巴掌,塘中頓時水花涌動,一群小魚游出水面。一只正在水中休息的青蛙,成為它們獵殺的目標。這些兇猛的魚就是當前市場上極為罕見的白烏魚。跟通常的烏魚不一樣,它們長大以后渾身全白,經濟價值比通常的烏魚高得多。
28年心血白烏魚走向市場
白烏魚凝聚了樂至縣特種水產產銷協會會長楊啟安28年的心血。1981年3月,楊啟安在河中捕獲一條罕見的雄性白烏魚,如獲至寶,當即養入魚池,并開始四處尋找母子為它配對。當年4月,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終于購到一條珍稀的紅眼睛雌性白烏魚。此后,這對白烏魚開始了繁衍生息,但數量不多,而且有的魚苗被親戚朋友釣魚釣走了,有的魚苗連同“四大家魚”魚苗賣給了遂寧、安岳以及樂至周邊的養魚戶,楊啟安并未進行深層次的商品開發。直到2003年,白烏魚引起縣上重視,楊啟安開始專心培育,白烏魚的開發逐漸向市場邁進。
2006年以后,楊啟安牽頭組建了樂至縣特種水產產銷協會和神州白烏魚專業合作社,以 “基地+農戶”的模式致力于白烏魚的生產和銷售。白烏魚上市至今,其賣價達到40-60元/公斤,按此一算,如果是精養的話,每畝水面產成魚4000-5000公斤,銷售收入可達16-30萬元,純利潤8-18萬元。
兩個支點撐出高價高效益
白烏魚為何如此高效?至少有兩大支點:一是成本高。算上魚苗、飼料、人工,每公斤成魚的成本達到20-24元。據飼養員介紹,白烏魚喜食活體餌料,“一個塘每天就要投放四五十斤‘參子’,‘參子’不夠,還要投放白鰱苗子,‘參子’2元/斤、白鰱苗子6元/斤,一塘白烏魚從小到大要吃掉3萬元左右的活體餌料。”二是市場供不應求。白烏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脂肪、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成份,具有止血、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等醫藥功效,許多病人憑醫生開的方子登門求購。因而,白烏魚成為接待和饋贈的佳品,成都的物流公司也批量定購發往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口韓國和日本。
目前,每公斤白烏魚的售價比傳統的烏魚高出16-34元,盡管白烏魚的成本比傳統烏魚每公斤高出6-8元,但其效益卻比同樣飼養方法、同樣單產的傳統烏魚翻了番。大魚價格賣得好,小魚價也高,楊啟安自豪地說:“白烏魚寸魚賣0.3-1元/尾,二三寸的賣1.5-2元/尾,一般的鯉魚、鯽魚苗,每尾只管幾分錢。”
“今年,光是苗子就發出去二三十萬尾,樂至、安岳、遂寧、射洪、鹽亭、南充都有買的。”自白烏魚一炮打響之后,楊啟安接到不少訂單,但令他苦惱的是不敢簽單,因為,以他們現有的產能根本無法履約大量的訂單。
效益好技術把關防風險
楊啟安搞白烏魚搞出了名氣,他所在的樂至縣特種水產產銷協會的白烏魚養殖基地也在今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這使楊啟安發展白烏魚的勁頭十足,他估計在未來三五年內,白烏魚都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他準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屆時,白烏魚的市場價格會相應走低,但仍能達到40-60元/公斤。
據他介紹,白烏魚從每年6至8月投放魚苗,到次年8至10月即可捕魚,有精養、混養、網箱、微流水池、稻田等養殖方式。其中,精養每畝投放魚苗四五千尾,還需定期投放活體餌料,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混養適合一般農戶,只要在稻田每畝水面投放三五百尾魚苗,無需再投喂飼料,白烏魚可吃塘中的小魚、小蝦和螺螄長大,畝產可達250公斤,效益依然不錯。
楊啟安說,養殖白烏魚目前尚無市場風險,但一些技術上的風險不可不防。一是白烏魚屬兇猛魚類,要防止他們自相殘殺,要及時對魚進行分級,保持大小均勻;二是白烏魚沒有什么大病,但是每隔半個月仍要換一次水并進行消毒處理;三是活體餌料要完全新鮮,不能腐敗,同時,塘內還要栽一些水花生之類的水草,讓白烏魚遮陰、休息,保證正常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