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揚州日報資訊: 高郵羅氏沼蝦從蝦苗采購到成蝦銷售,雖“兩頭在外”,卻始終處于市場領頭羊地位,這其中合作社起了關鍵作用。近日,江蘇省揚州高郵市委農工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起該地的專業合作社可謂如數家珍。
據介紹,羅氏沼蝦揚州市養殖面積17萬畝左右,其中高郵市就有近15萬畝,畝均純效益2500元以上,形成了一條特色農產品產值近百億的產業“巨龍”。
合力“抱成團”,扭轉“風向標”
“這兩天我們定的批發價是22元/公斤,少了不賣。”當天上午,在高郵市龍虬鎮陽光特種水產經濟合作社,負責人戴大喜面對蝦販擺出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氣。記者看到這個專為合作社成員服務的羅氏沼蝦交易市場內,十幾輛運蝦專用車排成隊等著拉貨。
有關人士介紹說,高郵羅氏沼蝦養殖面積占據全國總面積的1/4,完全能夠對羅氏沼蝦價格“說了算”,高郵蝦農由合作社統一掌握市場信息,統一掛牌公布價格,統一品牌對外銷售。
“幾年前,蝦苗價格一直受浙江供應商控制,蝦農們有苦說不出,后來大家一商量,我們的養殖面積大,每年購買的蝦苗量是對方生產量的七成,如果大家合作起來統一登門談價格……”戴大喜自豪地說,大家商量定了就行動,結果終于扭轉了蝦苗定價“風向標”。

跟著信息“走”,市場天地寬
每年7月中旬羅氏沼蝦進入上市高峰,蝦販子一看產量大了就紛紛壓低價格,而這個時段氣溫高,蝦農捕撈上來的活蝦不能久放,只好聽人家給價格。
戴大喜等幾家合作社負責人經過商量,紛紛召集社員開大會,共同商討的對策是:首先,分片捕撈,分量分時上市,錯開高峰;其次,派專人進駐華東地區幾家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隨時摸清市場行情發回價格信息,然后在本地公布,根據價格信息確定每天發往甲、乙、丙、丁市場。
同時,羅蝦協會還成立了市場巡查隊,每天對銷售市場的價格進行巡查記錄,公布當天的成交量、價格及后一天的市場行情預測。如此這般,確保了蝦市價格穩定。
甘愿做“保姆”,蝦農收入增
為了全方位服務蝦農,一些經濟合作社經與社員協商后,開始統一組織蝦苗、統一生產標準和技術培訓、統一協調生產資金、統一蝦飼料供應、統一市場銷售和統一品牌運作的“六統一”服務。
如今,在高郵的一些鄉鎮還借助合作社這個載體引進外來資本辦起了水產品加工、專用飼料、生物制劑等企業,形成了羅蝦產業“一條龍”。據測算,今年該市 15萬畝羅氏沼蝦,按畝均純效益2500元計算,總計就達37.5億元,而配套在這條產業鏈上諸如專用生產設備、捕撈、運輸、蝦仁加工以及經紀人等,整個產業鏈形成的產值近100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