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舟山日報資訊:每當天氣悶熱時,各養殖塘紛紛用水面增氧機打起一陣陣水花,給蝦、蟹增氧,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鎮振奮畈養殖戶王愛斌的蝦塘里卻不見1臺增氧機,只見縱橫約200米的兩長串水泡從塘底冒起,原來這是王愛斌在六橫率先實施的蝦塘底部增氧技術。
4月份,王愛斌獲悉蝦塘底部增氧技術效果不錯后,就花3000元購買了1臺1.5千瓦的舊鼓風機和200多米的PVC水管,在18畝的蝦塘里嘗試底部增氧技術。王愛斌說,與傳統增氧方式相比,這種方式增氧面積大,塘底與表面都能增氧,F在每逢天氣悶熱,氧氣缺少,他一般在早晚各用上三四小時。采用這種增氧方式幾個月來,王愛斌的首季竹節蝦喜獲豐收,蟶子收入也是振奮畈養殖塘中最好的。
據了解,蝦塘底部增氧技術源自寧波象山一帶,主要用于防治8~10月份高溫悶熱期間梭子蟹的病害。普陀區水產養殖技術人員認為這一技術至少有3個好處:一是有利于分解養殖塘底部的殘餌和有機物堆積;二是消除塘底亞缺氧狀態,有利于提高梭子蟹抗病力;三是能促使塘底水溫均勻。今年,普陀區水產局引進了這項技術,重點在桃花、朱家尖、登步900多畝養殖塘示范推廣,待年底示范見效后再大面積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