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食用菌等如今已經成為農民利用冬閑田撈“閑錢”的好選擇。相比之下,漁民們在冬季似乎有點閑。
在湖北省公安縣獅子口鎮侯家湖,老漁民鄧昆感覺到:今年冬天閑不住了!其實,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幾十名成員去年冬天就利用冬閑田養黃鱔賺了錢。今年,全鎮還計劃在法華寺和新龍兩村連片新開挖魚池2000畝,全部用來發展網箱養鱔。“這幾天,我也打算到‘二年段’黃鱔養殖基地,再引一些種苗,讓冬季魚塘不再閑。”老鄧笑呵呵地說。
據荊州市水產局趙恒彥科長介紹,07年秋季開始,全市大力開發秋冬魚。“經濟條件一般的,養一部分四大家魚;經濟實力強、投資大的,則選擇黃鱔、龍蝦,甚至鱉等。到9月,漁民們自主參與開發秋冬魚的熱情也明顯提高。”
漁民們發現,開發冬閑魚塘不但可增收,還能改善養殖環境。田間工程、魚池改造,在鄉鎮間成為風氣。
趙恒彥說:“這一年的效果很明顯,冬閑魚塘利用使得養殖面積增加、高效養殖增加。”
眼看水產品養殖能賺錢,沒有池塘的農民也能“漁”。公安縣麻豪口鎮的趙立維就動手“造”出魚池,養起小龍蝦。他告訴記者,去年冬天,他選中家里水源條件較好的兩畝中稻田,全部發展蝦稻連作。“這一季,我增收了一兩千元。”
湖北省水產局產業處孫學華介紹,荊州開發秋冬魚的模式和經驗得到水產部門的認可。在當地,秋冬魚開發的事例不少。獅子口鎮新龍村將500畝低產田集中開挖,改造成魚池;在法華寺村,農戶承包的500畝低產田集中流轉給開發商,開挖成精養魚池;荊州雙港公司以每年每畝500元的價格租賃花基臺地區農戶的土地,開挖魚池3000畝。
據了解,今年將重點在監利、黃岡等地,繼續推廣秋冬魚開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