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晚報多次報道的松江鱸魚人工培育項目有了新進展。昨天,上海莼鱸水產科技發展公司、復旦大學、上海四鰓鱸水產科技發展公司聯合承擔的“松江鱸魚苗種產業化生產示范”項目通過青浦區科委驗收,這標志著它的產業化養殖技術已經成熟。目前,市水產辦公室接收企業提出的松江鱸魚經營利用申請,該申請有望今年年底獲批。預計明年,市場上就能出現已消失近三十年的 “江南第一名魚”。
和如今人們餐桌上吃到的鱸魚相比,松江鱸魚很袖珍,成魚體長不過20厘米,重100克左右,但它肉質非常鮮美,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路過松江府,吃了一碗當地的鱸魚后贊不絕口,于是,這種鱸魚更名為“松江鱸魚”,并被譽為“江南第一名魚”。上世紀六十年代,這種魚在上海市場還很多見,但隨著環境的破壞,它慢慢近乎絕跡了。如今,野生松江鱸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食用。
怎樣能再次嘗到 “鱸魚堪膾”的美味?只有靠人工培育。兩年前,上海海洋大學畢業的羅武松從復旦了解到,該校王金秋教授掌握了松江鱸魚人工育苗技術,于是,在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的資助下,他和王教授等人成立了四鰓鱸水產科技發展公司,開始產業化探索,得到了青浦區科委的支持和資助,在該區建立了養殖基地。
昨天,來自市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對人工繁殖的松江鱸魚進行驗收,認為項目組攻克了松江鱸魚規模化人工繁殖、魚苗孵化技術和魚種淡化等難關,特別是在松江鱸魚魚卵的孵化方面取得突破,個別窩卵孵化率達90%以上。羅武松說,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制訂了松江鱸魚苗種生產操作規程,產業化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松江鱸魚每年11、12月成熟。今年,我們培育的子二代鱸魚長勢很好,我們希望經營利用申請盡快獲批,讓這些魚兒也能進入市場。 ”
據悉,如果進展正常,明年年底松江鱸魚子三代就能上市。屆時,市民將品嘗到久違的美味。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