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國慶期間,江蘇省洪澤縣水產局組織20名漁業科技指導員深入高良澗、岔河、仁和、老子山、西順河等鎮419個漁業科技示范戶養殖塘口實地走訪,現場解決水產養殖戶在水產養殖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受到普遍歡迎。
今春以來,洪澤縣大力開展漁業科技工作,成立漁業科技工程專家組,確定了科技工程技術實施方案,審議漁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同時推選20名懂養殖、有經驗的技術指導員,通過舉辦漁業科技培訓班,發放科技養殖資料等途徑,對全縣4家漁業科技示范戶進行系統的技術指導。受訓的漁業科技示范戶還可以無償獲得有關技術資料,還能在規定范圍內享受科技工程物化技術補貼。
受訓的漁業科技示范戶回鄉后積極推廣水產新品種、養殖新技術和生產新經驗,帶動了大批漁農戶走上科技興漁的道路。仁和鎮陳向村徐克保,今年嘗試了池塘蟹蝦高效益生態混養新模式,僅養蝦一項每畝收入近2000元。目前螃蟹長勢很好,豐收在望。西順河鎮洪祥村村民劉林金、孫玉喜等人主養魚回魚,春季每畝放包籽蝦1.5千克,目前僅養蝦一項創畝收入超1000元,魚回魚平均2斤以上。縣水產良種場的張仁福、王延森等戶以草魚、魚回魚種為主養。他們在4月~6月上旬試行一塘三茬口,發兩季夏花(鯽魚、花白鰱)的模式,到中旬養草魚、魚回魚種。僅兩季夏花每畝收入創4000元,草魚、魚回魚種也長勢喜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