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揚州日報資訊:

昨天,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豐收杯”全國河蟹大賽上,揚州市“寶應湖”牌有機大閘蟹再次蟬聯金獎,同時還以“個大、膏滿、油多、味濃、肉嫩、清甜”的明顯優勢,奪得“最佳口感獎”第一名。寶應湖蟹獨占雙魁,引來眾多品牌蟹艷羨又審視的目光。大賽評委會主任、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在頒獎詞中說:“運用生態健康養蟹技術,定點化繁苗,基地化育種,養在國家二類水體中的‘寶應湖’有機大閘蟹,榮獲全國大獎當屬實至名歸。”
36道環保“門檻”確保水體環境原生態
“水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大閘蟹質量的好壞。”曾多次到寶應調研的王武教授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寶應湖大閘蟹生活的水體環境完全原生態,養蟹的湖水隨便捧起來就能喝,如此好水養出高品質的蟹是必然結果。”
“在水質問題上,我們從來不敢含糊。”寶應縣副縣長華德榮說,寶應湖是寶應人的靈魂,寶應人一直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這個“生命之源”。
華德榮介紹說,寶應縣根據國家級生態縣建設6項定性指標和36項定量指標的要求,明確了92項工作內容及其進度,設立了水陸生態工作組,通過實施湖泊輪漁輪休、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產推廣、濕地作物水體套養和高密度養殖水體生物凈化等十大生態工程,先后建成了富有特色的運西湖泊、東蕩濕地、中部平原三大生態系統,不僅湖水不會受到直接污染,陸地上污水排放也在控制之中,全縣包括河蟹在內,九成以上農產品成為簡單處理即可食用的放心食品。
“根正苗紅”生態養殖,寶應湖蟹“橫行”于市
有優質的水源,再加上生態健康養殖,才有今天的質量過得硬、“橫行”于市的寶應湖大閘蟹。對于這一點,在寶應湖承包60畝水面養蟹的蟹農張國思有著深刻的體會。
為了把住蟹苗關,寶應縣水產部門專門在鹽城市射陽縣海邊承包了灘涂地1000畝,建成土池河蟹育苗基地,確保寶應湖養出的蟹“根正苗紅”。好苗還得優撫育,寶應人借助國家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在該縣實施的機會,從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精養轉變,大范圍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螃蟹吃的是湖中的螺螄、小魚、小蝦和水草,整個養殖全過程不使用藥物,更不會使用人工合成飼料,經常有監管部門來抽查,進行農、獸藥殘留檢測,對水域環保情況進行評估,符合條件的水域才允許養蟹。”張國思說,過去他養蟹,畝均效益不足3000元,現在超過550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