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報網-天津日報 資訊:
| |
| |
| |
撫遠曾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鱘鰉魚之鄉”和“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不想如今因過度捕撈和環境惡化,黑龍江的鱘鰉魚已經面臨滅絕的危險。
據說,2001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對撫遠江段鱘鰉魚生存狀態做過一次調查,最后評估結果是:百公里江段內野生鱘鰉魚條數約為870尾。專家預警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再過十幾年,黑龍江中極其珍貴的“活化石”鱘鰉魚將不復存在。
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黑龍江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黑龍江省鱘鰉魚管理辦法》,力圖通過建立保護區、強制休漁、降低鱘鰉魚捕撈量等措施,給鱘鰉魚提供繁衍生息的機會和場所。
撫遠縣委宣傳部的人說,撫遠縣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深刻意識到自己對環保的責任,為了對得起子孫后代,也為回補自然,除了強化與此相關的法規外,還加大了向江里投放鱘鰉魚苗的力度。去年,撫遠縣投放魚苗50萬尾,價值150萬元,對仍是貧困縣的撫遠來說,若無一定的胸懷是做不出來的。
哪來的魚苗?宣傳部的人帶我參觀了撫遠縣鱘鰉魚繁殖中心。一進中心的大院,看到的先是正在制作中的鱘鰉魚標本,個頭兒幾米長,大得像魚雷。據說過去除為教學外,很少有人制作這種東西。現在凡是符合條件的,都被制成標本,一為教育社會;二為留給后人,往后這么大的鱘鰉魚會越來越少見。
中心建有一排排長約百米的車間。車間里長方形水池一字排開。池中一條條一兩米長的鱘鰉魚,其中最大的一條西伯利亞鱘長達四米,池子相對于它顯得太小,它也懶得動彈,一動不動地沉在水底。
魚身上全都傷痕累累。宣傳部的人說,因為他們全是被漁民從江里逮來的。
原來,這繁殖中心只要野生的,并且達到一定體重的鱘鰉魚。這樣的鱘鰉魚現在數量太少,中心不可能派船專門到江上去逮,也逮不著。于是中心告知天下:凡捕到活體,特別是雌性鱘鰉魚者,中心重金收購,價格4000至5000元一公斤,視品種而定。于是,漁民們捕魚時全都配備手機,一旦網到這種大魚,不敢拉它出水,立刻電告繁殖中心,請專家前去處理。專家備有專門運輸這種大魚的車輛,他們小心翼翼像捧寶貝似的把大魚捧到車上的水箱內,立即運往中心。大魚拼死掙扎,尼龍網線把它勒得皮開肉綻,專家得趕緊給它療傷。假若逮到的是西伯利亞鱘,專家還得把它安放在裝有空調的車間里,因為它只在低溫下生存。
僅就價格而言,大魚也算得上是寶貝。哪怕是100公斤不算是太大的一條鱘鰉魚,收購價也得在40萬至50萬元之間。當地人戲言說:“這利潤都快趕上販毒了,而且沒有風險!
為什么要出這么大的價錢?宣傳部的人說:“不出高價,那魚腹里的魚卵可能就被某些企業買走,甚至被走私到境外。所以,我們除了硬性規定:凡販賣新鮮魚卵到境外者以走私罪論處外,還必須要在收購的價格上壓過別人,以確保珍貴魚卵留在國內!
令人遺憾的是,鱘鰉魚一經被捕就會絕食,直到體內脂肪、營養全部耗盡后餓死,所能堅持的時間最長也就兩年。因此,一條鱘鰉魚,或取卵,或取精,都只能是一次,便完結了它的生命。專家曾嘗試將取過精、卵的鱘鰉魚放回野生環境中,結果令人失望。
這豈不是悲。啃麄鞑康娜苏f:“但它的貢獻是巨大的。不逮它,它在江里,因個體密度太小,相互交配的機會太少,而且即使交配了成活率也不高,F人工授精,一條3米左右200公斤的雌魚產卵百萬枚,絕大多數都能孵化成小魚。那些小魚放回江里,成長后豈不都是它的后代?為繁盛其種群,只好忍痛犧牲大魚了。”
今年5月,撫遠某地漁民捕獲到一條雌性大鰉魚(注:鰉魚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中的鰉魚多為達氏鰉),送到撫遠鱘鰉魚繁殖中心時已經死亡。專家緊急搶救死魚腹中80余萬枚成熟魚卵,人工授精,最后孵化出60萬尾鰉魚苗。采訪時,那些鰉魚苗已經游在大江里。
有趣的是,昔日濫捕,今日撫遠人要為彌補那一過錯“埋單”;而今日撫遠人為繁盛鱘鰉魚種群負出高昂代價,日后那些被放生的鱘鰉魚又會以奇特方式回報撫遠,那就是幾年后它們將成千上萬地重返放生地孵卵繁育后代,這是萬世不變的一大特性。而它們的回歸,又會給撫遠的漁業、水產品加工業做出貢獻。
鱘鰉魚如此,馬哈魚更是如此。馬哈魚即鮭魚,出生在撫遠地區的小馬哈魚一路跌跌撞撞地游向大海,鉆進北太平洋,4年后它們成熟了,又會原道返回,不管有任何艱難險阻,也要游回到它們的出生地,把卵孵化在“故鄉”,而且要死在那里。
除了鱘鰉魚繁殖中心,我還去大力加湖看了鱘鰉魚繁育基地。大力加湖上連濃江,下通黑龍江,周圍是漫無邊際的濕地。湖中一片片方形的網箱,有2000個,養著60萬尾鱘鰉魚。乘船過去,登上網箱,水面波瀾不驚,飼養員緩慢地收起其中一個網箱的網,不一會兒顯現出數十條一米多長的大魚。他說:“因為是養在野生環境里,這些魚的經濟價值仍然很高,便宜也得是三四十元一公斤。但這些魚我們不賣,還得留著孵小魚呢。”
宣傳部的人說:“我們周圍有著無數的河流、湖泊和水泡子,大江里魚少不夠撈的了,我們就自己養。所以水產養殖業開始在發展。這一繁育基地,是縣里投資建的企業。不久撫遠就會出現大批養魚個體戶。這在需求上也會減輕漁業施加給野生魚類的壓力,客觀上也是保護了自然的生態環境。”
看來撫遠將有可能成為“漁場”。不管怎么說,打魚的人被迫變成了養魚的人,是自然的報復,也是歷史的嘲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