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汕頭都市報資訊:中國淡水珍珠國家標準,將由廣東的“紹河珍珠”修制訂!近年來,廣東淡水珍珠產業正憑借著自主創新帶來的卓著成效,在蓬勃發展、快速成長的“海洋經濟”中,引領著國家乃至世界淡水珍珠養殖生產的風尚標。據不完全統計,由廣東首創的“淡水有核珍珠”養殖技術,已帶動全國淡水珍珠養殖戶幾千家,年產淡水有核珍珠高達400至500噸,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
溯源:廣東開創世界珍珠養殖新紀元
中國現代人工珍珠養殖的創始人和產業發啟人是廣東海洋大學(前身為湛江水產學院)的熊大仁教授。1958年,熊教授成功研究出利用馬氏珠母貝養殖培育海水珍珠和我國第一批淡水無核優質珍珠,使廣東成為我國海水珍珠養殖的發源地。其后,他的得意弟子———來自廣東汕頭的謝紹河,于1991年攻克了淡水有核珍珠養殖的世界難題。當年6月,在“第六屆中國珠寶首飾交易會”上,謝紹河精心研制、培育的淡水有核珍珠一鳴驚人,引起世界珠寶界的轟動。這項技術打破了世界珍珠養殖史上只有海水有核養殖的現狀,開創了淡水有核珍珠養殖的新紀元。振興:增加珍珠科技含量提升產業效益近年來,隨著淡水珍珠養殖技術的普及,廣東淡水珍珠的產量大幅增長。可由于質量參差不齊與“下游”產品開發乏力,淡水珍珠的高產量帶來的卻是價值的貶低。對此,謝紹河在思索著珍珠產業的振興之路。
謝紹河認為,要利用高新技術養殖培育名貴的珍珠,提高珍珠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珍珠的價值,提升整個珍珠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鞏固和運用創新的技術發展廣東原有的當家品種———馬氏珍珠貝的珍珠養殖,著手進行珍珠良種、純種的培育,并加強對養殖農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運用技術養殖出高質量的珍珠。
事實上,從淡水有核珍珠到定型無核珍珠,到造型附殼珍珠,多年來,紹河珍珠一直走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路子。在淡水珍珠養殖項目中,已獲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5項。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也已指定該公司為修制訂“淡水珍珠國家標準”的唯一企業。目前,謝紹河正將與廣東海洋大學合作建立推廣示范基地,實施“企鵝珍珠貝一體兩用高效育珠技術”和“河蚌內臟囊植核,培育特大型珍珠”兩項高難度技術的推廣計劃,爭取早日普及生產,帶動廣東珍珠產業再上新臺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