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衢州新聞網-衢州日報資訊:
 |
胡志良的女兒在鱉塘喂養螺螄、小魚等鉺料 |
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培育主導產業,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石佛鄉以龜鱉養殖為主導,帶動農戶走上了科技興漁、養鱉致
富之路。去年,石佛鄉的水產養殖面積達4965畝,產值6936萬元,被認定為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水產養殖)。
一農戶養鱉收入四十萬元
石佛農民是怎樣靠養鱉致富的?11月25日,我們來到石佛鄉石佛村作了一番探訪。在距石佛集鎮1公里的一片山坡上搭著幾排小房屋,房屋附近有七口大小不一的水塘,石佛鄉石佛村支書胡志良向我們介紹起他的養鱉經歷。
胡志良是七年前開始養鱉的。“當時,我承包了二口水塘,放養了1.7萬只小鱉,沒怎么管理到第二年小鱉竟有二三兩重了。”胡志良說,看來養鱉還可以的,就開始加大投入,建起了溫室,又承包了幾口水塘。現今,他已發展了七口水塘養鱉面積達50畝。“我每年溫室養鱉有5萬只,一般來講,溫室養殖一年就可上市,養一年可長七八兩重,現在價格不高每公斤才28至30元,前幾年每公斤賣五六十元。”
溫室養鱉的同時,胡志良養鱉也供人垂釣。他的幾口水塘放養著不同年限的鱉,二年齡的鱉每公斤120元;3年齡的每公斤160元;多年的老鱉每公斤300元。“多年生的老鱉已不大吃東西,很難釣的,這已屬于野生的鱉。”胡志良說,去年有次一位朋友來釣,釣上來的野生鱉有1公斤左右重。目前,來他養殖場釣鱉的人大多是金華、衢州、龍游等地的,去年,供游人垂釣他的收入只有三四萬元,今年已達10多萬元。“我技術上全靠老鱉大王李柏良相幫,鱉飼料也是他公司提供的。”胡志良發展到目前一年已養七八萬只鱉,價格好的年份一年收入四五十萬元,差點的年份收入也有四十來萬元。“現在有不少人喜歡釣野生老鱉,我承包的這片山地有120多畝,現在我正在辦農家樂。”胡志良說,今年年底就能搭建好10間平房屋,有一個小型會議室,七八個包廂,一次性能接待游客100人。明年清明節,就可接待游客來釣野生鱉了,收入肯定會更多。
龍頭企業帶富農家
胡志良說的“養鱉大王”李柏良,是龍游縣青年星火帶頭人、浙江浩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養鱉的投資挺大的,農戶養殖以自愿為主。”石佛鄉黨委書記謝躍坤說,這幾年石佛鄉的漁業經濟發展較快,已形成以龜鱉養殖為主導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去年全鄉水產養殖面積達4965畝,產值6936萬元,石佛鄉被認定為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水產養殖)。漁業經濟的發展,是與農業龍頭企業李柏良的帶動分不開。
李柏成創辦的浙江浩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市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經幾年發展現已建成池塘龜鱉面積340畝,溫室養殖面積87058平方米的養殖基地,年產商品龜鱉300萬只,培育龜鱉種苗300萬只,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6149萬元。公司還積極發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幾年來相繼吸收一批農民參股,參股的100多位農民,每年將從中獲得分紅近100萬元。此外,公司的基地向農戶租用的農田租金高達每畝每年600元,并招用當地100位農民工,人均年收入1.4萬元以上。
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幫助有意愿開展水產養殖的農戶進行水產養殖規劃,建設養殖溫室及開展池塘水產養殖,由公司提供飼料和種苗,同時提供生產技術指導,產品實行保護價銷售,形成“利益共存、風險同當”的共同體。“我是今年5月開始養鱉的,鱉種、飼料全由李柏良提供。”在石佛鄉三和村傅見念的養鱉場,傅見念告訴我們,他一共放養了1.4萬只鱉,現在每只鱉已有0.8公斤重,銷售上全由李柏良的公司包收購的。“他扶持我養殖,成功后再帶動其他農戶一起養。”目前僅三和村還有五戶規模養鱉大戶。今年,村民甘招根在5畝左右大水塘里養了5000只鱉,翁國軍有9000多只鱉,今年三和村6戶農戶已養鱉6萬只。
到目前止,李柏良已聯結農戶溫室養殖面積達100多畝,養殖規模300萬只,年創效益300萬元;農戶參與水產生態養殖面積1050畝,創產值5640萬元,促進農戶增收124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