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德清新聞網資訊:浙江省德清縣筏頭鄉東沈村因自然風貌獨特,浙江省首個娃娃魚自然繁殖系統即將落戶于此。記者昨天從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我縣已經正式接到省海洋漁業局批文,同意我縣動建全省首家大鯢野化馴養保護中心,計劃在10年時間內,累計放流大鯢6000多尾,在全省率先建立大鯢自然繁殖系統。
據了解,大鯢為我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孩兒魚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于它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的大量捕殺。尤其是生存環境和棲息地遭破壞等原因,導致娃娃魚種群急劇下降,分布區成倍縮小,處于瀕危狀態。有人統計,目前全國娃娃魚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5萬尾,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
德清大鯢野化馴養中心為省內首家,由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批準設立,項目實施單位為浙江清溪鱉業有限公司,省淡水水產技術研究所為主要技術依托單位。保護中心設在德清縣筏頭鄉東沈村大塢里。該選址緊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歷史上曾有大鯢分布,而且該地區海拔較高,河谷溪流眾多,地表水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適合娃娃魚的生長繁育。
為了建立這樣的一個野化馴養中心,清溪鱉業負責人王根連的足跡遍布德清西部山區,足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來選地址,最終確定在筏頭鄉東沈村一帶。省海洋漁業局領導來實地踏看時也充分肯定了王根連“有眼光,地方真的很適合娃娃魚。”
該項目總投資估算為2100多萬元,主要建設核心區、緩沖區與實驗區等3個功能區,核心區面積80畝,主要用于娃娃魚的生活棲息與繁殖產卵,這里是禁止一般人員進入的,而且不準進行任何影響和干擾娃娃魚生存的活動;緩沖區占地200畝,將設立10個界碑和10個指示性標志,主要功能是對核心區起到緩沖作用;實驗區約有20畝,在這里建2個保護站,主要負責進出保護區人員的檢查等。
據了解,該中心將在春節后正式動工,一期養殖池3000平方米將于明年5月份完工,娃娃魚親魚放養后,5年內人工繁育苗種5萬尾,并選擇其中1500尾體質強壯的,放流到特定的河流里,讓它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繁衍生息。等到2013年起動建二期工程,至2017年要繁殖25萬尾苗種,其中5000尾實行放流。其余魚苗一部分或當種苗銷售,或養成后掛上“準吃證”,流向高檔賓館的餐桌,讓人們一飽口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