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團結報資訊:近年來,湖南省保靖縣科協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科技為先導,以特色創市場,大力實施能人戰略,積極組織引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千名技術能人服務地方經濟,惠及10萬農民。
保靖縣毛溝鎮拱橋村農民李昌茂,2001年租地150多畝,辦起了“毛溝鎮昌茂農業科技示范園”,種植了枇把、梨、日本甜柿等10多種優質水果,飼養三元雜交能繁母豬89頭。在縣科協的大力支持下,走果園與養殖業同步發展之路。2005年他當選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會長,積極為會員傳授種養技術,帶動周邊農民紛紛調整產業結構,大搞山地開發,飼養能繁三元雜交優質母豬,80%的農民已脫貧致富;他本人先后被湖南省評為“十大杰出青年農民”星火計劃領頭人、學雷鋒標兵等,獲得多種殊榮。
保靖縣清水坪鎮大橋村,是一個地跨湘、渝兩省三市的貧困村,有人口812人,耕地面積654畝,村民們善種蔬菜,但小打小鬧難成規模,2005年在縣科協倡議下,成立了蔬菜專業技術協會。協會積極為村民送科技、送技術,村民靠科學技術致富,村里一改昔日種菜單一、銷售難的落后局面,品種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10多個,產品銷往四川、重慶、貴州等周邊省市。張富貴等嘗到了甜頭,還前往四川、重慶租地種菜,實現了邊區共同繁榮發展。協會會員迅速發展到700多人,全村僅蔬菜收入一項高達170多萬元,3年時間,全村新修樓房120多棟,成為了州縣有名的小康示范村,并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碗米坡鎮電站蓄水發電后,大部分移民沒事做,拔茅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在原老村支書張承禹的帶領下,利用水源優勢,大搞網箱養魚,引進美國叉尾鮰、湘云鯽等優質種苗;縣科協積極幫助搞好產供銷一系列配套服務,產品獲國家農業部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有力地調動了農民養魚奔富路的積極性,養魚戶由原來的60多戶增加到185戶,養魚成為了庫區移民脫貧的支柱產業。
目前,該縣已累計發展科普示范基地21個,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3個,組織發展涵蓋16個鄉鎮,發展會員7210戶,并輻射到重慶、湖北、貴州等省市的周邊縣市。據縣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靖縣農村科技能人帶動了10萬村民致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