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京日報資訊: 新聞提示:螃蟹即將下市。過足嘴癮的食客們可能不知道,市場上五花八門的人工養殖螃蟹,其實都來自于同一個“祖宗”——野生江蟹(中華絨螯蟹)。10年前還橫行餐桌的純正野生江蟹,如今在市場上幾乎消失。
記者了解到,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差點給野生江蟹帶來滅頂之災;如今,產業化人工養殖為江蟹種群保護、生態恢復探索出一條新路。
前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市惠民橋水產市場西市場,找到做了近20年螃蟹生意的經營戶朱發友。
“現在正宗的野生江蟹太少了,賣得也越來越貴了。”朱發友回憶,1998年,他每天能賣百把斤螃蟹,野生江蟹占了大多數。如今,他每天能賣2000多斤,幾乎全是養殖蟹,“正宗江蟹偶爾能有20多斤,有時一只都沒有!
物以稀為貴,野生江蟹的價格扶搖直上。朱發友說,10年前,五六兩重的,一斤賣120元左右;現在,一斤至少要賣300多元,“比陽澄湖蟹還貴!
來自惠民橋水產批發市場的統計資料顯示:10年前,在交易高峰的10月份,螃蟹日上市量約20噸,其中野生江蟹占一大半;近幾年的交易高峰,螃蟹日上市量均超過40噸,但其中鮮有野生江蟹。
“現在市場上的野生江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被菝駱蛩a批發市場信息科負責人章茂華說,他1996年剛到市場工作時,這里的養殖蟹還很少,除野生江蟹,就是蘇北、安徽等地的湖蟹、河蟹,F在,養殖蟹遍地都是,江蟹只能按斤算,一天最多不超過150斤,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圍網養殖的江蟹。
市場:野生江蟹從橫行餐桌到可“忽略不計”
拯救:
養殖產業化,野生蟹起“死”回生
“種群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非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标愋]x說,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華絨螯蟹的人工養殖技術已非常成熟并形成產業化,我省中華絨螯蟹年產值已達到100億元左右。而長江中華絨螯蟹資源,也得以緩慢恢復。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蟹苗成為商品蟹生產所需苗種的主要來源。如在固城湖,就有一個國家級的中華絨螯蟹育種場。在此背景下,捕撈天然蟹苗已到了基本無利可圖的地步,許多捕撈蟹苗的船只紛紛停止捕撈,蟹苗資源下降態勢有所遏制。
記者從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政處獲悉,從2002年開始,長江江蘇段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都實施禁漁措施,限制中華絨螯蟹捕撈時間、捕撈作業船只數量,并進行人工放流等。這也使得長江蟹苗資源得到更有效保護。
另據了解,為恢復長江中華絨螯蟹的種質資源,我國水產科研、水產主管及長江漁業管理等部門,還采取一系列增殖和保護措施,應用分子生物學等技術,對其基因進行資源發掘、篩選,建立種質標準,為長江中華絨螯蟹種質提純復壯打下堅實基礎。
尋因:污染、濫捕加養殖無序,致種群衰退
專家介紹,野生江蟹其實是中華絨螯蟹的代名詞。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校輝,參與了近幾年對長江江蘇段生物多樣性狀況的調查。他介紹,中華絨螯蟹以長江中產量最高、質量最優。但近半個世紀以來,受長江流域圍湖造田、江灘開發、水質污染、閘壩建設等綜合因素影響,野生江蟹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打破,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尤其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長江天然成蟹及蟹苗被過度捕撈,野生江蟹數量急劇減少。
此外,許多養殖公司和個人為了降低成本,急功近利,無序經營,僅從價格優惠等方面考慮,盲目購進外水系蟹種和蟹苗進行繁育和養殖。這些種質低劣的蟹在養殖過程中外逃入長江后,與長江蟹雜交,導致長江中的中華絨螯蟹質量退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