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 1月6日,廣東省肇慶高要市大興羅非魚專業合作社迎來了年終總結會議,通過一年的運作,目前參與該社的養殖戶已達130多戶,養殖戶均表示“加入合作社有好處”,經銷商也因此擴大了規模和影響力,提供了發展的新思路。
大興羅非魚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2月的,是以羅非魚養殖戶的為主體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苗種、飼料、加工廠三者有機整合、統購統銷,將分散經營的養殖戶整合,形成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聯合體,已經開始展現優勢。
2008年初凍災后,羅非魚“一苗難求”,合作社利用統購的模式,順利的解決苗種緊張的困難。身為合作社發起人之一黎來基對記者表示,目前“近8成社員已經復產成功”。廣東羅非良種場場長葉衛也表示,由合作社統一從正規苗種場采購,能很好的規避劣質苗種帶來的風險,保證養殖利益。
“飼料占養殖成本7成以上,選擇優質飼料是養殖的關鍵”,黎來基說。他成立合作社之前是飼料經銷商,如今通過合作社的平臺,他在當地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08年飼料銷量已經近萬噸,目前所有社員的飼料都是他提供,資金困難的養殖戶進行賒銷,賣魚后付清飼料款,這種模式由以前飼料經銷商的工作轉變為合作社內部責任,規范了兩者的權利和義務。
魚中是養殖戶與加工廠的媒介,也是市場羅非魚價格的主要影響者之一,養殖戶往往遭遇被壓價的現象,而合作社進行統一銷售,能夠掌握一定的話語權,這一點最能吸引養殖戶。“養得好,不如賣得好”白土鎮養殖戶黎小兵對記者表示,以往有好價格的時候魚中忙,沒有價格的時候魚中來了又不想賣,“在這個過程中,好機會往往都錯過了”。避開魚中這個渠道,合作社直接對口加工廠,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對養殖戶收購價格,這個就是合作社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
高要市振業水產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李建強對合作社模式極力支持,加工廠通過合作社監控養殖過程,加工廠愿意以優價收購優質魚,以保證出口產品質量。據了解,2008年該合作社羅非魚收購價格比外面市場價格高0.2元/斤。
合作社將以往分散養殖戶集中起來,在苗種采購、飼料選擇和采購、成魚回收三個方面有機整合,在提高養殖戶在產業中的話語權,保證養殖戶的利益上有重要意義。高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波杰也推崇這種模式,合作社內部可以技術共享,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降低養殖風險、保證農民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